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 :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 ,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 ,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前实验 ,我发现蜡液粘火柴效果不好 ,而且费时费力。后来我从《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看到陈锋老师的《三个“热学”实验的改进》中提出用猪油脂代替蜡液粘火柴。试后 ,虽然用猪油脂效果好 ,但不便携带 ,且…  相似文献   

3.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中《热空气》一课 ,有实验 1 :“把纸剪成螺旋状 ,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 ,观察发生的观象。”观察结果 :纸蛇慢慢旋转起来。若是有风 ,效果也不是很好的。在实验 2之后 ,只能用 :热空气“就像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升一样 ,热空气也会上升”来说明实验现象。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 ,只能凭想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热空气上升 ,我在教学中将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器材酒精灯一盏 (或煤油灯 ) ,纸灯罩一个 (或玻璃灯罩更好 ) ,烧过的薄纸灰 ,小纸滑槽一个 ,火柴。2 使用及制作…  相似文献   

5.
利用废弃的玻璃瓶、圆珠笔芯等废物,很容易自制“空气温度计”。自制的空气温度计对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性,可以行之有效地做多种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勤俭求学意识、动手能力、实验技巧,本文就空气温度计的制做和几则热学学生实验简介如下。 一、空气温度计 1.器材:一个带软木塞的无色透明玻璃药瓶(100ml左右);两根较长、等粗、上端一侧不带气孔、半透明的空圆珠笔芯;一小条白纸(绘制刻度);一个小胶塞(粗端φ5mm左右、可用橡皮磨制);少许红水。 2.制法:(1)左手并排拿着两根空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洗净油色),端口向下,放在火柴上方加热(距火焰约15mm),端口软化(约几秒钟)时,迅速将两管的端口对接成一体(不能堵塞或有缝隙),再用火柴加热弯成图1所示S型曲管。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p.62图3—1演示实验,是通过对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在相同酒精灯火焰加热时温度升高不同,来研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的物质特性。这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①实验要求酒精灯的火焰一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容易做得好。而且在调节火焰时,花时间较多。②用普通的小温度计测温,只能老师自己或前排几个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实验可见度太小,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7.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 (华东版 )第 56页第 4章汽化和液化一节中 ,要求学生按图 1所示的装置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和观察水的沸腾。粗看起来本实验似乎无技术性问题 ,几乎无失败因素 ,而结果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 ,得不到应有的结论。其失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验消耗时间太长 ,致使课堂冷场和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是温度升不上 ,继续加热 ,温度却维持在95℃~ 97℃ ,烧杯中的水已明显减少 ,温度仍不上升 ,而且也不出现大量的由小变大的气泡上升到液面破裂。图 1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温度…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中有一个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的演示实验。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加热,试管口用软木塞塞住,当加热到试管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把软木塞冲开,以此说明水蒸气对软木塞做了功。但这一实验却无法直接显示水蒸气的热能减少,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 6课《氧气》中要使学生操作完成并认识氧气会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其氧气与铁丝燃烧实验是否成功 ,我认为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第一个问题 :操作该实验若选常用铁丝 ,如圆珠笔里的弹簧或铁窗纱中的铁丝 ,相对来说铁丝的直径大 ,在加热过程中 ,升温慢 ,不容易达到燃点 ,因而不能进行燃烧。第二个问题 :即使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达到了燃点 ,但在移至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的过程中 ,受到了周围冷空气的影响 ,温度骤然下降 ,致使烧红的铁丝在氧气中达不到燃点 ,也不能进行燃烧。因此该操作实验很难成功。为解决上述…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三例广西凌云县中学陆英麟533100一、氯化铵分解高中化学课本中,氯化铵的加热分解,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铵晶体,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氯化铵加热,片刻后,在试管口就观察到有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生成。这个实验不足之处,未能检验出氯化铵的分解产...  相似文献   

11.
1.实验材料大葱(盆栽)2.用品小刀(铅笔刀也可)、滴管、玻璃板(载玻片也可)、酒精灯。3.方法步骤①观察叶水份、无机盐输导用小刀将葱叶截断,观察截面1—2分钟后,从截面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干燥,一会儿,便有白色晶体析出,即为无机盐,蒸发掉的为水份。②将葱的茎部用小刀截断,观察截面3—4分钟后,便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一会儿,便析出白色晶体(无机盐),水份被蒸发掉了。4.结论①草本植物水分和无机盐输导,是从根到茎叶向上的,内部是有一定压力的(渗透压)。②草本植物水份和无…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初三物理有关“比热”的演示实验(见课本第二册P.62图3-1),有以下不足: 一、该演示实验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对两个侥杯加热。由于两个酒精灯灯芯的粗细、长短及到烧杯底部的距离不一致,很难保证两个烧杯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相同的热量。因此,很多学生常对此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3.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2 9页设置了一个用塑料瓶为主要实验“仪器”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不少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至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能会将橡胶塞顶出 ;②熔化的钠球易烧透塑料瓶壁而发生危险 ;③实验操作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供广大教师教学中借鉴与参考。1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量筒各 1个 ,带导气管的双孔塞 1个 ,带橡胶管的尖嘴导管 1根 ,铁架台 (含铁圈和铁夹 ) 1个 ,酒精灯 1个 ,止水夹 1个 ,火柴 1盒。金属钠、水、酚酞试液 ,煤油。2 实验装置 (见…  相似文献   

15.
煤的干馏实验的改进吴扬平(湖南省石门县教委415300)用酒精灯加热进行煤的干馏实验,不易确定加热部位,且加热时间长,装置繁琐,易堵塞导管,采用电热法进行煤的干馏实验,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等特点.实验装置如图,在软胶塞(3#)上插入两根铜电极(长为...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有诸多反应需要加热,不同的实验对酒精灯的高度有不同要求,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用铁架台固定"Φ32mm×320mm试管",仅用一块小木块来垫高酒精灯,使其高度无法连续地调节,影响到外焰的加热效果。为了实现酒精灯高度的任意调节,我们制作了一款简单、实用的升降式酒精灯支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对辐射热吸收本领强弱的比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一种是通过对黑白玻璃瓶同时加热,观察在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与瓶相连的玻璃管中液珠移动的快慢;另一种是在黑白玻璃瓶的外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粘结火柴梗,通过观察火柴梗在瓶子受热时掉下的先后顺序来比较瓶子对辐射热的吸收本领。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中,测定空气不是单纯气体的实验装置,是在透明水槽中盛上水,然后在水面上浮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用玻璃钟罩或是用无底广口瓶加橡皮塞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水液面在钟罩内上升约五分之一。从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然后用点燃的蜡烛进行燃烧实验,从而证明空气中只有氧气是助燃的。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钟罩本身是罩在水中,学生有一种不信任感;二是燃烧后液面上升,因玻璃与水都是无色透明的,不便于学生观察。因此,我们对此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一个划分成五等分的集气瓶上,装上打有双孔的橡皮塞。一个孔穿过一根带钩的铁丝或是燃烧匙,另一个孔插入一根“厂”形玻璃管,并接上一根橡皮管伸入盛有红色液体的烧怀中,如图。实验时,拿起橡皮塞并点燃  相似文献   

20.
水沸腾、蒸发及凝结实验,是中学生初次上化学课韵第一个演示实验,它通过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创意且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但是由于传统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用玻璃片冷凝水蒸气的方法,造成了加热速度慢,沸水易爆喷,冷凝效果差,致使该实验经历了几度增删。为了适应新课程对实验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也为了使该实验做得更加快速、生动、趣味和安全,研制了一种能够演示水沸腾、蒸发及凝结全过程的实验演示仪,并进行了工业化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