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如何办好农业科技节目,特别是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这是对农电视节目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这类节目农民过去不太喜欢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节目的传播内容与农村观众的需求错位。一些对农栏目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缺少“农味”.广大农民朋友看节目时“欲知”、“应知”的内容或者说目前农时农民非常想了解的具体的实用技术,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  相似文献   

2.
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收视率。首先,在传递突发新闻事件中,运用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新闻时效,使电视在与报纸、网络、广播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其次,游动字幕可以适量增加节目内容,拓展屏幕资源,在有限的时问里为电视观众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第三,游动字幕可以提升电视的服务功能。一些天气预报、节目变更、温馨小贴士等内容可以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昆 《新闻与写作》2003,(10):43-45
“生活面对面”是北京电视台于2002年推出的生活服务资讯类栏目。节目每日播出,时长15分钟。播出两年来收视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成为生活频道的主打服务节目。服务节目的观众意识其实是观众的根本需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强烈要求电视服务节目工作者树立观众意识 我们在制作“生活面对面’节目之初,在对以往的生活服务栏  相似文献   

4.
从一开始,人们对民生新闻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原因主要有: 节目内容琐碎。电视民生新闻一开始觉得新鲜,少了习以为常的“硬”新闻,多了有趣的“软”新闻。但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感到,节目里充斥着琐碎而又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心生厌烦。  相似文献   

5.
9月5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三档全新栏目——《新闻早点》、《新闻快报》.《新闻超视》先后登场.以崭新的面貌亮相荧屏.接受观众手中遥控器的检验。节目开播以来.观众普遍反映,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节目内容、表现手法、主持人状态.还是与观众的互动,都让人“耳目一新”.新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新闻超视》短信互动量每天都有大幅增长.短短几天已是“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6.
讲究编排策略打造节目兴奋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大型新闻直播节目,如何才能留住观众锁定频道,关键是靠不断打造节目的兴奋点,激起观众的收视欲。这一个个兴奋点不光指节目的内容,还要通过适当的编排来设置。  相似文献   

7.
宋彦华 《青年记者》2003,(11):37-37
在当今电视节目日益丰富,观众选择余地不断增大的条件下,不同的节目(栏目)都会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观众群,怎样进一步增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基层台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节目内容上,受各种因素制约,存在着会议及领导活动偏多、工作总结式的报道多等问题。其次,在节目编排上,共性的东西多,个性  相似文献   

8.
面临新世纪中国电视全频道竞争的态势,每一个频道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让每一个节目尽量多地吸引观众,满足特定观众群体的需要。那么,怎样的节目可以吸引观众、满足观众需要呢?本文试从节目内容的角度,探讨一下成功的电视节目,到底具有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于天气依赖性的增强,天气预报成为了受众“必视”的节目形态之一.1980年7月7日,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资料、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开播,成为中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滥觞.近年来,这一节目类型在内容、形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节目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电视谈话类节目,眼下已经成为继综艺节目、益智休闲节目之后,中国电视屏幕上新的流行色。其实,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10年的时间了。这类节目的共同特点:一是内容为“热话题”;二是形式为“大家谈”;三是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真善美”,尽管东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大致如此。由于谈话类节目大多比较注意内容的新闻性,这样,新闻类谈话节目(栏目)相对要多些,因此也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陶天真 《视听界》2006,(1):45-45
天气预报,应当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天气情况,所有的形式,都应该为这个内容服务。如果为形式而形式,而忽视了天气预报的本意,甚至让观众听下来以后不知所云,那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就失去意义了。比如有一家电视台,播音员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屏幕上一边口若悬河,一边大幅度地晃动身体,由于语速太快,加上她的穿着和动作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到最后,观众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天气情况。这样的天气预报,活是活了,但却没有收到预报天气的效果,有点“喧宾夺主”。还有一家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较高的收视率,竟然让女主播穿着泳装播天气。这样的天…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天气预报这类专项服务信息节目在传媒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的结果表明,天气预报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此后,各大媒体也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和挖掘气象新闻的价值。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观众最需要、最喜欢的节目办成观众最满意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预报天气是一种神话,而今《天气预报》节目深入百姓生活,名列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榜首。和其他电视节目不同,《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出镜时间是以秒计算的.必须在一亮相、一开口、一句话的时候打动观众。优秀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化妆与造型、稿件的撰写、播报节目的基本素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越来越普及,传播方式和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在屏幕前的时间不断被分散,为了吸引观众、贴近观众,媒体开办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大众性栏目和节目,吸引了很多受众。电视媒体也不例外,为了使观众在屏幕前停留的时间更多,新闻越来越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开始重视从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播报来自最基层的新闻内容,让观众有兴趣观看。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新闻前哨》2003,(7):53-54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假日是越来越多,各种节假日算起来大约有一百多天,为了丰富荧屏,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全国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各种“双休版”节目。但是,在面对“五一”、“十一”和春节这样的长假,我们的许多电视台却还没有足够的抢占商机的意识,而只是进行粗放式经营,比如:长篇累牍的播放电视剧或是放一些没有时效性的娱乐节目,让宝贵的频道资源白白流失。电视人是否可以在长假期有所作为,电视该如何面对长假期?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左瀚颖 《视听界》2008,(2):49-51
真正决定商业电视网市场表现的,时其在“季播”的整体框架下,针对观众偏好和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差异化策略,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适合的节目内容”,才是商业电视网最为关注的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多频道竞争的产生、观众欣赏口味的提高,使观众收看电视的随意性大大增加,不换频道的忠实观众几首是不存在的。如何吸引观众长时间停留在本台或本频道节目中,除了提高电视节目本身的制作水平外,作为编排人员还应做到“知己知彼”,清楚地了解覆盖地域大致相同的其他兄弟台的节目编排情况,并从时间和内容上对本频道节目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9.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口述报道,就是播音员用口语的形式来完成新闻播报的一种形式。提倡口述报道,让播音员“说”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从当今世界传媒的发展来看,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借助其自身收看时间随意,内容容易保存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庞大的受众。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