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的研究来剖析太极拳传统武术动作名称意象的由来、特征、意象释意及对现代的启示四个部分来对太极拳传统动作名称的意象进行研究,加深武术习练者对武术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有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军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0):41-41,52
文章以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它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全面论述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项健身运动,从体育运动心理学层面而言,进行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构建能够起到良好作用。基于此,该文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标准,分析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改善心理状态、增强社会交往、调节神经递质等,并提出具体的锻炼方法,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900名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处理、分析,描述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学习动机;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找出影响太极拳学习动机的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分析论证。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各项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对太极拳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太极拳健身实效的研究 ,研究已涉及的学科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免疫学、康复学。各学科均以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主 ,采用各学科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通过逻辑分析 ,发现了太极拳健身的内在机制。国内学者胡怀中等人对太极拳名家 (浦公达、傅钟文、顾留馨等人 )“想象练习”太极拳时的脑电图进行功率谱分析提示 ,“想象练习”太极拳时大脑皮层交替发生了兴奋加强与抑制加强的有序性变化。认为这种大脑活动有序化程度的增强 ,对大脑的智力活动有所裨益 ,是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所在。中…  相似文献   

6.
浅谈太极拳健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拳健身方面的资料,分析其健身机制,进一步研究了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希望能够为太极拳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科学地划分了太极拳的认知体系,分析和讨论了上海市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基本情况,并对大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和实践太极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健康工程”是围绕着太极拳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这一主线,打造的一项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直以来,太极拳的传播与推广方式通常大都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改进,而忽视了对于太极拳习练者本人的研究,忽略了人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哲学与心理学角度对太极拳的习练动机与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将人的需求与太极拳的习练效应相结合做对比,探索出了其高度契合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民众的多元化需要与太极拳习练效应之间的对应性,以人为本,对“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葛明 《健与美》2023,(1):141-143
太极拳是一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够安神养气,有助于身心的修养和调理。太极拳能够给人带来正向、积极的影响,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太极拳的独特之处和其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希望太极拳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有规律参与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妇女焦虑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采取实验法,以未从事任何运动训练且身心健康的40名中年妇女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进行实验研究,为期共12周。对照组不做专门性运动,太极拳组实施每周2~4次、每次60min太极拳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于安静状态下,接受自评焦虑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量。结果发现:(1)太极拳组的自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2)太极拳组的生活质量除社会关系以及外在环境等并无明显的变化外,生理健康、心理与个人信念、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综合自我评估等指数,实验期间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威 《体育学刊》2012,(4):116-120
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太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及软实力价值体现,研究认为:太极文化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对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另外,健身养生双重功能体现太极文化软实力的本体价值,国际品牌效用彰显出太极文化的国家文化形象,育人价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是太极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取名于古典哲学中的"太极",表达了太极拳研习者对宇宙的认知以及对外部事物自身规律的把握。由于缺乏构成哲学的基本要素,太极拳不能被称之为一门哲学。但是,在老庄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太极拳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趣,并形成为一种道家修养身心的养生之术,而演练太极拳则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极拳的研究不能遗忘对太极推手的研究。也因此,对太极推手的文化技术研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研读太极拳古籍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辩的理论和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推手技理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沾粘连随求得机得势;引化拿发达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显以巧斗力;舍己从人示和谐向善。文章最后指出,在太极推手技法体系中,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沾粘连随是基础,引化拿发是表现,刚柔并济是手段,舍己从人是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借用国内外缄默知识在学习方面较为广泛的研究成果,将针对缄默知识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比实验及逻辑分析还有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而对比实验将要采用的就是缄默知识学习方法与普通常规学习方法在太极拳学习方面的效果加以证明缄默知识的作用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的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的技理分析中探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在思想理论及太极拳技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简单易学,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的运动,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是将太极融入其中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期刊,研究太极柔力球的起源,运动特征,以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竞技太极拳自选套路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分析。针对太极拳运动特点、竞技太极拳技术动作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音乐内涵融合于太极拳中,旨在提高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