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非正式群体学生自发组织的业余锻炼队伍,他们彼此相互了解、情趣相投、交流频繁,认同感比正式群体强烈。学校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学生的管理,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做好带头学生、权威学生的工作;对不同的类型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研究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特点、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优化非正式体育群体发展的设施环境、启动闲暇教育、开发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核心成员是培育和发展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受到正式群体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非正式群体,注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对健美操教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组织。根据健美操教学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设计了一套教学实验,即在健美操教学分组练习时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使学生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在练习中发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发挥其正功能,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群体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组织,本文就其特点入手,阐述了非正式群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功能作用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正式体育群体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体育群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也不平衡。要重视和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引导和指导,提高科学的锻炼水平,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游泳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教师合理方式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小团体”现象,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作用,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本研究是将非正式群体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引入游泳课堂教学中,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和课堂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通过非正式分组教学的实验班课堂氛围、身体素质发展情况、考核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非正式群体分组教学方式对游泳教学中所特有的难点重点突破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学生游泳学习的心理障碍.对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以不同的心理动机为基础,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组织形式。这种群体存在于各正式群体中,也常见于体育教学班。体育教学班中的非正式群体就其形式原因来区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形。  相似文献   

9.
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的修订问卷和群体凝聚力问卷,对武陵山片区1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乐观、自信、年龄、学历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心理资本维度中的希望、宽容、感恩与职业、月收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丽 《体育学刊》2001,8(3):26-27
阐述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类型、作用;提出区别对待和强化管理意识,善于调动积极性,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的行为规范,做好心理调整以及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忻州师范学院大一、大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0周的健康跑实验研究。实验前后应用SCL90心理问卷进行心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跑使个体躯体化的适应性增强;强迫症状减弱;人际关系逐渐融洽;抑郁的情绪情感有所改变;焦虑的心情有所放松;敌对的思想、情感、行为逐渐减弱;对场所、社交以及人群的恐惧减少。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健康跑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偏执、精神病性等其他症状有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集体效能信念的形成及其对团队努力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体效能是人类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是团体操作能力,是团体成员交互的、协调的和动力的产物。笔者通过实验考察了集体效能信念的形成及该信念对运动团队努力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同等初始效能条件下,接受成功经验处理的组,集体效能显著提高。(2)在同等初始效能条件下,接受失败经验处理的组,集体效能显著下降。(3)同样接受失败经验处理,高集体效能组将保持他们的努力程度(运动时间和最大心率)。  相似文献   

13.
《Sport in Society》2012,15(1):44-63
The question of the social usage of culture and its links with social groups continues to be a topic of discuss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by examining coherence in the choice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ports. The study focuses on upper social groups, questioning, from a macro-sociological standpoint, their possible omnivority and their dissonance of choice with regard to these activities. Based on a quantitative survey of sports participated in by the French, the study shows that omnivority and massification of activities are major phenomena. However, upper social groups in France remain distinguishable, in terms of both their ‘high level of omnivority’ and their choice of distinctive activities. Dissonance is another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o a lesser extent.  相似文献   

14.
不同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血清睾酮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少年运动员血清睾酮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不同能量代谢系统特点分为5组:(A)项目ATP能量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员;(B)项目以糖酵解能量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员;(c)项目以有氧能量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员;(D)球类运动员;(E)普通青少年。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所有运动员组血清睾酮高于普通青少年组;(2)第1组运动员血清睾酮值明显高于其他4组;(3)第2、3、4组血清睾酮值无显差异。血清睾酮值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材的指标,特别是在进行项目以ATP—CP能量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员的选择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篮球运动对地方二本院校大学生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应时测定仪测定篮球专项大学生、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结果:篮球专项大学生、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简单反应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篮球专项大学生的选择反应时显著高于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P<0.05).结论: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协调性,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按体脂含量分组进行健美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体脂百分率确定教学分组,并根据其体脂含量来安排不同组别的运动量与强度,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世界足坛旧的格局正在改变,目前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黑人球员。黑人群体这种优势的形成,不仅凭借着他们得天独厚的种族、身体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优势,还与其社会背景、经济利益及自然、地理环境黑人的心理等等诸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利益群体的特征和利益诉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我国职业足球利益群体的特征与利益诉求分析为主线,将构成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利益群体分为俱乐部、职业球员和行业管理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利益群体的特点及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以及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各利益群体在职业联赛中的稳定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生理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状况和针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为激发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兴趣、引导其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必须要实施正确、恰当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外水球力量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和成功经验,依据现役中国男子水球队12名健将级球员身体形态标准分成两组,分别实施不同力量训练方案,进行8周力量训练探索,并检查评定力量训练效果。结果显示:经8周力量训练后,两组球员各专项素质和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基本实现了力量训练目标,获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