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医养生理论与瑜伽的基础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分别从瑜伽的"形"、"气"、"意"分析修炼瑜伽的养生价值;以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在创编功法和锻炼中让中医的传统文化在瑜伽养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湖南城市学院2005级瑜伽形体选项班138名女生进行单组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2)瑜伽形体练习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平衡素质;(3)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4)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瑜伽对产前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包括干预内容、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因素对产前抑郁症干预效果的影响,以及瑜伽干预方案、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和瑜伽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瑜伽对产前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包含体式、呼吸、冥想、唱诵和放松术等的综合瑜伽练习效果优于仅是体式的瑜伽练习。孕13周以上无产科或内科并发症或禁忌症的孕妇,每周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合计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的瑜伽练习,每次练习30~60 min。一次瑜伽练习也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干预效果与练习总时数呈正相关。瑜伽对产前抑郁症干预的机制是对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内分泌系统调整、压力改善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多系统效应,主要体现在:1)降低皮质醇的含量,增加催乳素的分泌功能;2)改善压力反射反应,增强应激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轻松健身瑜伽是一种动作简单,方法易学,功效显著的基础功法,是练习其它瑜伽的基本功夫。其最大的特点是:此功法能够轻松学会!能够轻松地练好!练过倍感轻松!及其适合于中老年朋友入门时练习。经常练习此套瑜伽,对人体内外系统都有补养和强壮的作用,使肢体得到伸展,能促进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各内部器官的正常运作。能收到健壮身体,美塑身型,愉悦心情,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将其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7.
吐纳导引为我国传统养生术的精华内容,其机理是建立在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基础之上。通过吐故纳新配合动作行气导引,使机体经络畅通,阴阳平衡。古代养生家集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于一体,创编出许多养生健身功法。如东汉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编出仿生五禽戏,以五形之态练习五脏,强壮脏  相似文献   

8.
王静  刘建玲 《体育世界》2009,(12):50-51
本文通过对瑜伽练习与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相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彤体塑造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瑜伽取代了古瑜伽的以修行为目的,以倾向于人性化的健身美体,塑造形体,并因“美”的理念而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提出瑜伽练习对艺术体操的身体基础训练的几点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练习瑜伽对人体的亚健康状况的缓解,并对厦门国贸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瑜伽练习的30名女性进行瑜伽练习前、后亚健康状况的对比调查。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性在练习瑜伽后,生理和心理的亚健康症状明显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瑜伽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一项较为优雅的健身项目。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能够放松人们的身心,在某种程度上,瑜伽文化具有一定的审美、应用和哲学价值。帮助人们通过意识提升,进而发挥潜能的一种哲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不断发展,瑜伽成为国内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培养身体的自然美,获得高水平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它能唤醒人们的巨大潜力,得到自我实现。文章通过对瑜伽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阐述了瑜伽文化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了瑜伽的养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导引是指以肢体运动为主的锻炼方法,作用是促使脏腑经络之气和畅、身体轻柔灵便,并有助于健康长寿;它由仿生动作发展而来,不断融入、运用医学理论,并结合呼吸调节方法,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依托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其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健身防病治病作用及其理论基础。旨在为传承祖国医学传统文化并应用到体育科学领域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师范大学瑜伽协会的新学员共52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期间对瑜伽练习者进行17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隔天练习。实验结果:瑜伽锻炼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在习练瑜伽前后及与不练习者的各项指标呈显著差异(P<0.05)或者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亢亢  龙晓卫  郭李亮 《精武》2012,(19):17-19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瑜伽吴想练习的主要功法——调息,对调息练习中出现的难题、调息难题的致困、调息的生理学原理进行科学的阐述,并结合中国古鼻医学名著中的经典理论,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为专业瑜伽练习、大众瑜伽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指导。结论:初学者在练习胡息过程中,会出现胸闷,有气促难忍的感觉;很多练习者通过调整依然不能减轻胸闷戚.因此放弃瑜伽璐习;瑜伽指导教材中也没能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调息练习采用控制呼吸方珐,是出现强烈的胸闷感觉的原目。不符合调息要求。建议:调息练习应以意守呼吸为主,控制呼吸为辅。意守呼吸练习,要以生理学理论知识为指导,正确认识呼吸过程,参照古代区学典籍介招的精神内守观想法,掌握正确的意守呼吸练习方珐。在练习意守呼吸的间隔安排少量的控制呼吸练习,可对调息练习效果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医学理论与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医学和太极拳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太极拳与传统医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数千年来,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不仅使太极拳运动不断普及,也使传统医学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宝库。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中所蕴含的传统医学理论进行研究,从传统医学理论的整体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四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与传统医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丰富太极拳的理论等均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民间喜爱,是现代健身人群作为养生保健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健身气功的作用不仅在于健身防病,内外兼修,延年益寿,而且通过健身气功修炼陶冶人的性情,涵养道德,开发人的智力和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障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压力、人际关系和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瑜伽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考察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关系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仁"的精神,对武术功法的产生和运用有重要影响;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内家功法练习中得以体现;佛家的"解脱"精神与少林武术融合,形成了"拳禅合一"的少林七十二艺;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法为点穴功法的产生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