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三个层面,即发掘"经典"意蕴,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习传统哲学的精髓,端正生命的态度;拓展实训,深化认识,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三个层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智慧,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陈秀芬 《考试周刊》2014,(98):190-190
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寂。"本活动通过数据资料和图片展览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通过教育短片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从而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光彩,提高生命的质量。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还要使学生能够善待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能够喜爱动物,不虐待动物;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随便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的背后,人类却面临生存危机。淡漠生命,自毁及他毁生命的现象日益突出,全球的环境问题也让人类深深忧虑。面对人类对生命的追问,教育尤其是生物教育理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与一切生命和谐相处,从而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帮助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中小学生回归校园,这原本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可全国各地却接二连三发生多起中小学生跳楼等自杀事件。究其缘由,是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与思考,生命意识淡薄,有的学生面对生命态度随意,把死当作逃避困难和痛苦的出口,甚至觉得大不了一死了之。基于此,设计了“假如知道生命的期限”一课,在初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课的实践。通过一场“奇葩星球”的旅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握好有限的生命,不断丰富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8.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让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通过生命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能够懂得珍惜生命,挖掘生命潜力,提升生命质量,使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实现个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懂得生命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3.
陈苗 《广西教育》2011,(26):55-56
如今在校园不时有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学生自暴自弃、离家出走,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轻易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不幸。这些悲剧的出现,反映出学生在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上存在缺陷,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也说明当前学生缺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的相关论述能让我们从感性的角度收获更多对生命的领悟。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是一个极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场所,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倍感生命的不易,体会到每一个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更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出发,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认为: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6.
杨雪峰 《宁夏教育》2009,(11):51-51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应从以下的几点抓起。  相似文献   

17.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在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命美、体验和热爱生命美、创造和升华生命美,应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初中美术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让自然生命得到呵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社会生命得到塑造;经营生命,升华生命———让精神生命得到激扬。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感受生命美;让学生在造型表现中体验生命美;让学生在设计应用中创造生命美。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人们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普遍经历了生命中的恐惧、不安,也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美好。这样的危机事件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尤深,学校要充分利用这次事件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期获得应对危机的经验,让学生更加珍惜宝贵的生活和生命。生命教育应包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实践途径主要有培养专业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校本专业课程的建设、依托丰富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10B):21-23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最让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拿什么去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显然,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单纯靠说教、靠书本、靠口号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在不经意间让他们领悟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对生命的认识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不少中小学积极探索为生命教育构建“活”的载体,初显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时下,学生轻视生命,动辄自杀和杀人的事件不时见诸于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这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今学生责任感的淡薄和对生命价值理性思考的缺失。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