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壶高水平竞技比赛具有应激性特征,冰壶运动员比赛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其参赛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冰壶运动员比赛压力特征及成因,探讨了冰壶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和获得途径,指出冰壶运动员应对策略是冰壶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从树立信心,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认知对策库,提高冰壶运动员比赛认知能力和快速适应比赛的能力;制定冰壶运动员个性化的应对训练程序,实施个性化的应对训练方案,评价应对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冰壶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旨在促进冰壶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指导冰壶运动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2.
做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帮助我国冰壶运动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持冰壶运动的活力.通过评析此次赛会旨在分析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讨论如何强化冰壶后备人才的输送与培养,加快推动冰壶的未来发展.本次比赛规程与国际接轨,比赛结果表明,我国的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待提高,东三省地区的队伍成绩占优,其中以哈尔滨地区的队伍质量最高;反映出当前教练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强化,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亟需改进,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成为冰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提出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双重培养,加大对冰壶专业人士的培养力度,采用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提高冰壶运动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的擦冰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通过大强度的擦冰能够使冰面温度提高1.5℃~2.4℃,产热1031-1821kj,擦冰对冰面升温及产热低于世界高水平男子冰壶运动员;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营垒前擦冰能力强于营垒内擦冰能力;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连续擦冰能力弱,连续擦冰有效性下降明显;且从整体情况上来看,长期的冰壶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迷走神经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以上研究,希望找出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擦冰的具体特征及提高其擦冰有效性的途径方法,进而提高我国男子冰壶运动员的擦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子冰壶队曾经夺得温哥华冬奥会铜牌,男子冰壶队获得索契冬奥会第4名的优异成绩,但在近2年的世界大赛中比赛成绩不尽人意,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拉响了警钟。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冰壶项目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冰壶运动员训练的管理体制,冰壶后备人才的科学选材,冰壶后备人才竞技训练效率与质量的评价,冰壶竞技后备人才文化素质的培养4个维度对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部门,训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定期的评价反馈方法,教练员的科学执教能力亟待提高等是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省市冰壶训练管理中心,建立完整的冰壶后备人才梯队选材体系,加强冰壶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教育水平与综合素质等促进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冰壶战术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的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技术的目的性、指挥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指挥的应变性等要素。为了促进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分析了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冰壶训练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技战术训练计划体现冰壶战术意识的内容、通过比赛训练法强化冰壶运动员对战术的应用、提高冰壶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培养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珂  李妍 《冰雪运动》2013,(5):22-26
分析加拿大冰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冰壶运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在青少年培养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冰壶后备人才在训练体质、培养模式、运动项目推广以及职教人员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完善训练体制、规范培养模式、扩大群众基础、加大政府扶持以及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从而促进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抓住冰壶运动独具的项目特征,分析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加快提升我国冰壶运动整体竞技能力,力争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佳绩,是我国冰壶运动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冰壶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从团队精神、动机、心理准备、自信心、注意力和焦虑控制等方面探究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旨在寻求提高冰壶运动训练水平、提升冰壶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和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为中国女子冰壶运动员选材、训练和竞赛提供专项认知心理学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国家队女子冰壶运动员和黑龙江省男女冰壶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对女子冰壶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运动级别女子冰壶运动员在注意力集中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时间知觉、深度知觉和动作记忆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训练年限女子冰壶运动员在手腕稳定度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女子冰壶运动员在注意力集中能力方面上显著低于男子冰壶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支撑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经过20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培养运动健将的培养模式。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实施背景、发展历程、运行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探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中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明确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本质。运用战略管理的研究思路,针对现行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绩效考核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运动员培养框架,从而有效促进高水平运动员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效、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冰壶研究文献的研读,分析了冰壶运动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冰壶运动员的擦冰技术、战术、体能训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结果发现:我国学者对冰壶运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壶的技战术研究和对冰壶赛事特别是重大赛事的技战术分析,但对冰壶运动项目特征、制胜因素和项目归属研究欠缺,对群众性冰壶运动的推广研究缺乏,今后我国学者应更多地关注群众性冰壶运动的开展、全面认识冰壶的项目特征和制胜因素;国外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冰壶运动员的擦冰技术、体能训练等实证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