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汀州试院位于长汀县城广储门内(现长汀县博物馆址),建于宋代。元代为汀州卫旧址,明代辟为试院,是汀州八县应试的地方。试院正中为大堂,两边为考试的号房,大堂后穿廊,旁边有简舍,过此是“玉衡堂”,内至“天香堂”,分别为学使和募客居住的场所。汀州府作为八闽客家人的首府,是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化中心。汀州试院,是汀州作为闽西化中心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汀州府地处万山之中,“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宋朝汀州太守陈轩的这四句诗准确地描述了汀州的地理形势:千嶂之中,汀州府山峦迭翠,风光绮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府城四周沃野平畴,卧龙山踞城之北,“环境皆山”、“高城固壁”、“枕山临溪为城”汀州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西大地上。  相似文献   

3.
长汀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迁到现址,“筑土为城”。后刺史刘岐又建敌楼一百七十九间。筑子城,称为“雄镇”。宋治平三年第一次对汀州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  相似文献   

4.
这是毛泽东写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写的是红军由闽西出发,进攻南昌,转战长沙途中的情景,时在1930年7月底。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丹枫正艳,稻浪飘香: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客家首府汀州又一次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世界客属第七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天祥是我国南宋的宰相,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早已载人中国史册,许多书籍章,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天祥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老百姓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天祥在汀州的一段抗元历史知之甚少,而在长汀数百年来却广为传颂。南宋末年,元兵大举进犯南方,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7.
朱定波 《寻根》2013,(3):33-38
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粤两省汉族先民,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和广东的惠州府、潮州府、嘉应州(今梅州市)。闽粤先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在垦荒地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姓氏相连结的血缘聚落或聚居村落,很多都是以祖籍地的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2000年11月23日,在中国历史化名城、客家首府汀州举行的世界客属第六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很是隆重、庄严、神圣。来自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干名客家乡亲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回到客家母亲河——汀江,向伟大的客家母亲诉说儿女的思念,献上游子的祝福!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女士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7,(2)
正一据《大埔县志》和《茶阳饶氏族谱》的粗略统计,从明朝中期至清末,茶阳饶氏族人取得科举功名者进士8人名、举人20人,生员就更多了。时人称茶阳城内饶氏"庠生盈城,秀才比肩"。明万历五年(1577年),布政使刘子兴曾撰文称茶阳饶氏为"世称岭南望族"。茶阳饶氏自宋末从闽汀州府迁来,谱记五世祖饶孔彰(守  相似文献   

10.
在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称于世。它与广东梅州围龙屋、福建汀州九厅十八井并为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也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中国汉族五大传统住宅形式,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木千容 《世界文化》2013,(12):25-28
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有着世上最大的陆间海,它的沿岸有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克罗地亚、希腊、土耳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代起,这里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爱琴海文明、巨石文明等多种文明交汇演绎的地方,它们彼此碰撞的火花催生了各大文明的进步,还孕育出了欧洲文明的胚胎。这片海域,便是地中海,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62年,一位名叫Sybille van der Sprenkel的英国人类学家出版了一本关于清代法律的书,这部书虽然也谈到地方衙门,谈到大清律例,但是更多的篇幅被用来描述和讨论普通的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场景:村社、亲族、家户、市镇、会社、行帮、士绅、农民、商贾、僧道、婚姻、收养、继承、交易、节日、娱乐、纠纷及其解决,等等。如此处理法律史,显然是假定,法律并不只是写在国家制定和施行的律例里面,它们也存在于那些普通的社会组织和生活场景之中。所以,尽管van der Sprenkel重点讨论的只有宗族的、行会  相似文献   

13.
情牵箐门口     
箐门口地处宾川县拉乌乡的最南端,与祥云县米甸镇唇齿相依。我的老家就坐落在此。走进箐门口,你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倾倒,也会被这里的奇风异俗所吸引。箐门口的青山,座座相连,花开遍野,草药遍山,牛肝菌、松茸、野香菇、杨梅、水芹菜、鸡蕨菜等绿色食品遍地,还有煤炭储量预测在150万吨以上的大河口矿山可开采,更有那翻山越岭的豹、熊、麂、獐、山鸡、野兔等相伴,可谓集原始林、用材林、次生林、水源林、经济林、风景林;名花异草,中草药材,多种山茅野菜、野生菌、多类动物为一体的贵山宝地。  相似文献   

14.
纹章瓷是在国外商人、艺术家指导下,或依据贵族、使节带来的纹章,将王徽、族徽,国徽、省徽、城徽,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装饰的瓷器,主要是珐琅彩、粉彩、广彩、青花等瓷器,在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该文阐述了中国、日本、欧洲纹章由来、功能、差异,纹章瓷的制作及特点,皇室、贵族、平民纹章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李巾 《华夏文化》2006,(3):56-58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既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又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40年之久。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中,西安是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一个。特别是周、秦、汉、唐,都是统一的大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西安以其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一种厚重素朴的气息,众多王朝的建都更使西安增添了神秘感,具有一种不可亵渎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把饮食列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生理之欲,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甚至环境、礼仪、风俗等等全方位的审美、协调,同时还要求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继春 《寻根》2013,(1):24-26
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干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雪、冰、霜、日、月、星、辰、动植物等,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描绘它们的干变万化,预测它们的动静走向。  相似文献   

18.
王晓平 《寻根》2009,(1):60-65
敦煌民间建筑风俗中,在上梁之前,有唱上梁文的风俗仪式;文人写的上梁文,则从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后唐李琪,宋及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陈师道、程俱、孙觌、朱熹、刘克庄、文天祥、元好问、张养浩、虞集、苏伯衡、吴宽、释澹归等人,都留下过上梁文。后世这些文人上梁文远绍敦煌上梁文文体,有些则多少注入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洛阳狮雕     
刘莉莉 《寻根》2003,(6):80-83
洛阳,向有“九州腹地”之称,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北有邙山屏障,南有伊阙耸立,西有秦岭在望,东有崇岳峻极;伊、洛、、涧蜿蜒其间,虎牢成皋、函谷渑崤、轩辕关、伊阙关环绕四周,气候适宜,风光秀丽,自古便是封建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自夏代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在洛阳建都或以之为陪都,时间达1650年之久,历经105个帝王。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洛阳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不讲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也不谈…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7,(2)
正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境内山峦纵横,河流众多,地形起伏巨大,垂直变化明显。云南各少数民族就形成或居于高山之上,或分布于河谷之中,或居于山间盆地、坝区之内,相应地呈立体状分布。生活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为求生存、求发展,有着强烈的氏族观念与家族观念。与此适应,本地区的彝族、纳西族、白族、怒族、哈尼族、羌族、苗族、佤族、傈僳族、普米族、拉祜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布朗族等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