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2.
与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张越算是很普通的。但是,她却把广告商从来不会关注的电视节目在有限的电视资源中撑出了半边天。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不一般。  相似文献   

3.
罗琦归来     
万凡 《新闻天地》2004,(6):56-58
音乐殿堂里,她是忠实而虔诚的信徒。为了追求极致,她敢于做一朵昙花,用她脆弱的心灵来托起这极致的美丽曾经风风雨雨.流落他乡.痛苦浸透她的流浪。尽管寂寞,凄凉,罗琦的信念永远不会倒下。在灵魂迷失的世界,所有美丽转瞬即逝,只有伤痛是真实,只有坚强是睢一。冥冥中,她听到有个声音:回来……回来……用泪水把黑夜照亮,洗去灵魂的迷茫;用生命和梦想,燃烧这瞬间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盒子里的吻     
佚名  林佚 《出版参考》2006,(2):34-34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事而十分尴尬,当她打开礼物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  相似文献   

6.
刘晓庆涉嫌偷税刚被捕,立刻就有媒体拿这个题目做起了文章。其实这题目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当时刘案并未判决,羁押她的地方是看守所而不是监牢——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不管刘晓庆进了哪里,总之是不太体面的地方,那么是谁送她进去的呢?文章说是“她自己”。这话当然绝对错不了,有句古训就叫咎由自取,她不偷税,检察院能签字逮捕她?但如此回答,虽然一语中的,简捷明快,却未必缜密周全。她为什么会把自己送进去?除了她自己,还有没有其它的外在因素起作用?有人说刘晓庆“一贯胆大妄为”,所以才有今天这一步。然而胆子的大小,其…  相似文献   

7.
一个普通的导游,一个平凡的女性,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她勇敢地寻求救援,并喊出“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把生的希望先让给别人。这就是文花枝,她那喊出的一声犹如生命绝唱,她的英雄行为演绎了一首英雄赞歌。《湘潭日报》正是将这一容易稍纵即逝的典型事例紧紧抓住,成就了一篇篇不可多得的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有钱多办事,无钱想法也要办好事。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位置,我只有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才无愧于党和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培养。”这是资源县档案局局长李秀兰同志的座右铭。步入不惑之年的她,在兰台这方热土上,已工作了20余个春秋。20多年来。她从一个普通的档案管理员一步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其间有成功和喜悦,也有艰难和眼泪。  相似文献   

9.
在回来的地铁上,我又遇到了那个卖报纸的中年妇女。说又,是因为能经常见到她。卖报纸的人很多,但我没见过第二个人比她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别的人只叫嚷“看报啦,5毛钱一份”之类的,而她却带着解说,把报纸上的无聊新闻描绘得活灵活现,非常吸引人,因此总是见到有人掏钱买她卖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11.
冷静是天使     
一个女孩和她相爱十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因为她的男朋友在上海而她在湖北。看她痛不欲生,她的女友忍不住抓过她的手机,欲打给那个男人痛斥他一顿,正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她止住哭声,抽泣着说:“别忘了在号码前加拨17951。”  相似文献   

12.
二手玫瑰花     
情人节早上一上班就看见一个漂亮女孩捧着一束玫瑰走进我们办公室,她自称是礼仪公司的服务员,受客户李建飞委托,要把这束玫瑰花送给办公室的美女叶丽平,然而叶丽平怎么也不肯收下这花。后来经送花女孩的软磨硬泡才勉强收下。我知道,李建飞是叶丽平的前任男友,他见异思迁喜欢上一个富家女孩,后来又被富家女孩甩了,无奈又想和叶丽平重修旧好,这些日子想方设法讨叶丽平欢心。叶丽平最瞧不起这种人,等送花女孩一走,她就要把花扔进垃圾箱。  相似文献   

13.
赵赵  一览 《出版参考》2005,(4):9-10
这一天,贺佳期摩拳擦掌准备在伴娘的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把她所知道的天南地北的花活全部不惜力地耍出来,就当是告别演出了。  相似文献   

14.
“马”背上的女记者──我的记者生涯(之一)文贤书编者按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文贤书,当年她风华正茂,一脚跨进报社大门,便注定了她这一生将以记者为业。如今三十六个春秋过去了,这位长年活跃在川西坝子上的女记者,把自己一行行奔波的足印留在田坎上,茅舍里,林盘边,...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看了浙江电视台一部有关法制知识的专题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企业家,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厂,她付出很多智慧和心血,然而她自己却被金华法院判了十年徒刑。为什么呢?在她四十五岁生日的时候,她的三位部下给她送了玛培、金戒指等价值15O00元的贺礼。由此有人举报,检察院立案侦查,发现她共收部下礼物65万元。虽然她收礼并未给他们办任何事情,法院还是给她判了十年徒刑。——这件事情使我想起新闻界的有偿新闻。从中央到地方,提出禁止有偿新闻已有十多年历史了,然而屡禁不让.而且范围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郑旭燕,146医院一名普通女护士。从去年下半年起,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前卫报》等报刊上见稿60多篇。这名正处花季年龄,并身临护理一线工作的护士,是怎样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郑旭燕住在6人一室的集体宿舍里,一个唯一的床头柜,是她深夜加班写作的“书桌”。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她把本来瓦数就不大的台灯再用一张报纸罩起来,悄悄地埋头耕耘。她几乎把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业余写作上。她说:“我盼节假日,为了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去更好地学习与写作。”离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公…  相似文献   

17.
口香糖     
同事有个小女儿,刚上小学3年级。一天她捧着本《脑筋急转弯》,给爸爸妈妈出了一道智力题:“什么东西刚开始是硬的,用完以后就会软下来?”接着她又补充了一句:“不要想歪了!”——这也是书上的原话。不料孩子她爸过于敏感,听后勃然大怒,一把抢过书来撕个粉碎,还教训了女儿一顿。  相似文献   

18.
好大的风     
呼———呼———呼,老风婆也被大地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也许是急于在几天之内饱览全世界的大好风光,老风婆跑得太快了。有一天,她来到了我们这里,走到大街上,看见人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赶路,一点儿也不在意她,老风婆就发怒了,心想:“哼,他们简直是目中无‘王’,我要给他们点儿厉害让他们尝尝。”想完,就鼓起腮帮子,只听“呼”的一声,就把行人吹弯了腰,把大街吹得“乌烟瘴气”。老风婆得意极了,吹得更狂了……这个可恶的老风婆虽然年纪很大很大了,但它的性格仍像个小孩儿。她把灰尘吹进人们的眼睛里,使人…  相似文献   

19.
唤醒“祖先的记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沂 《中国档案》2004,(6):50-50
民族舞蹈家杨丽萍最近编排了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她对原生态歌舞的解释是:“所有的舞姿舞步全部来自生活,是这些民族对自然、对生活、对爱的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这台歌舞中她启用了大批来自民间的土生土长的非职业演员。杨丽萍说,她一直有一个理想,“把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挖掘出来,抢救下来,给观众、给后人留下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杜鹃 《青年记者》2007,(9):24-25
她是一个热气腾腾的人,作为一个记者,她是一个有良心的,有高度责任心的记者,她的新闻点是深入到所有层次人的心里面的;她热气腾腾是因为随便什么人,她都愿意帮忙;她的作品是有温度的,用她自身的热情把别人也点燃了。她,就是文汇报的“首席记者”周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