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个人生活经历上看,金庸明显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成功报人、政论家的查良镛与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这也决定了金庸不仅仅把武侠小说当做历史和文学故事来写,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其小说创作中宣泄他作为政论家的政治热情,表现其内心的政治思考和抱负。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其前者身份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政治情结,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起,中国掀起了一波涉及金庸、武侠小说、金庸热及金庸武侠小说等现象的批评热潮,而在相当多的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中却存在着个人情绪化突出,批判的矛头指向偏错等问题.许多知名人士或学者在试图去批判金庸武侠小说时实质上却是在批判武侠小说,批判金庸,批判与金庸武侠小说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与其实际批判的矛头不相对应,似乎是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3.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李改婷  邱悦  娄博 《学周刊C版》2014,(1):235-235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产物,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感染着大众。金庸先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文本中也表现出浓郁的文人精神。本文从金庸作品中人性的描写、历史的必然性、民族的超越性三个方面对本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英语世界的金庸武侠小说研究,重点剖析了美国学者罗鹏的《天龙八部》视觉图像表征艺术研究,探索了视觉图像艺术在金庸武侠小说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发挥的重要叙事、表意功能和作为虚拟身份寻求社会和心理认同典型方式的内在机制,最后对中西金庸武侠小说图像艺术研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殿堂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从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话语切入其文本的内核,从接受的角度来探究其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金庸作为二十世纪新武侠的领军人物,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巨大,从而引起大陆上世纪80年代末的"金庸热"。本文借金庸作品中"江湖"中的界域,活动在其上的人物,及江湖上人物所作的事阐述金庸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细品金庸武侠小说、侠义肝胆、英雄气概、博大胸襟、雄才大略自是不在话下,然而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也衬得英雄更加完美。英雄佳人的爱情故事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重头戏,既然谈到金庸武侠小说,便不得不谈其中的爱情。本文便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以女性意识探讨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武侠小说是一种模式化的类型文学样式,文学品位本不甚高,金庸先生却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界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评价,至今存在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并存的不正常现象,如何全面公正地评价他的作品和文学贡献,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金庸先生不拘泥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类型,在文类功能、文类历史和文类品位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道路选择,从而实现了武侠小说主流化的创造性转换,也使其作品成为武侠小说的一座高峰。金庸小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研究武侠小说的历史资源提供了指引,也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中国学的殿堂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的喜爱。本从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话语切入其本的内核,从接受的角度来探究其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在华人中拥有大量读者群的金庸武侠小说,其故事背景发生在我国的各个不同地区。小说中所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而对于大量的金庸武侠小说迷来说,能够身临其境,是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对于金庸武侠小说中涉及的不同地域背景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对这些地域进行相关旅游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希望能够为这些地域今后的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接见:大会堂里说“不变”进入八十年代,15种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修订工作已历时十载,将近完成。从此,金庸宣布其武侠小说“封笔”,把主要精力转向社会工作。就在这时,北京向他发出信息:邀请金庸先生到内地访问。而金庸也不失时机,提出“想见邓小平”。金庸先生说,几十年啦,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8.
王素芳 《考试周刊》2013,(66):26-27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