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一、关系:矛盾制约抑或互动促进 传媒创新和改革的核心动力是利益.利益是创造的动力,对利益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压力.当然,利益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但就一个媒体而言,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对于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迅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传媒来说都是生存之基.但传媒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对社会利益的追求.争取社会利益对一家传媒来说,可以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进而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尊重.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利益是传媒的事业之本.  相似文献   

3.
媒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皆为矢量,其和为综合利益。根据媒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利益可分为两类:综合利益有效与综合利益无效。应对外部性和无谓损失的措施可以实现对综合利益有效的追求。将经营型媒体交给市场,将公益性媒体交给政府,应为新一轮媒体管理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媒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无可指责。作为社会道德建设主力的媒体,应当坚守广告道德准则,不应放弃自身道德获取经济利益,这样媒体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阮拥军  王勇 《今传媒》2012,(12):46-49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年来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新闻媒体在社会预警责任、人民喉舌责任和舆论监督责任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媒体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媒体片面追逐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一些新闻记者热衷追逐金钱,追求舒适,难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媒体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需要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新闻界的优良传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刘力军 《声屏世界》2009,(10):22-23
媒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在新闻媒体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愈加明显。因此媒体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的一种常态的存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和社会观感.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目标受众的设定使得媒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然而,新闻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以及与之应该坚持的社会正义和对普遍价值观的追求决定了新闻媒体对需求的引导功能.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之间寻得一种平衡.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这种平衡有助于软化社会分层、缓和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技术和传媒工业的迅猛发展,媒体文化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已成为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媒体文化在政治、经济利益及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下对美国总统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参与总统竞选、披露政治丑闻和报道总统及政府的重大决策,媒体文化在总统竞选、民主政治和政党地位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步伐越迈越快,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诸多媒体的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媒体经营中,受众是媒体娱乐化走向的主导者.所以,最直接的就是增加节目娱乐性,让信息传播对受众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但是随之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媒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外部大环境包括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以及行业内部形势正发生剧烈变化,传媒企业内部格局与利益诉求也从简单到复杂演变。另一方面,媒体必须在越来越不可预测的复杂环境中追求多元目标,比如主旋律宣传、新闻专业追求、经济利润、资本增值、社会责任、影响力、员工满意度等等。而这些目标可能经常发生冲突,服从宣传规制,可能影响新闻价值;在内容上投入太多,会影响利润计算,广告多了,但虚假广告造成社会责任缺失,发行量大了,却并不欣喜,因为是亏本发行,品牌重要,但是如何计算媒体的每一次行动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多少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融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有些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意识逐渐消退,一些广播电台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办于2000年4月的对农广播节目《阿秀嫂的家常话》不走寻常路,在努力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坚守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热衷于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不惜采用造假的手段来追求新闻“卖点”,制造轰动效应。笔者认为,相对于纯粹性、直观性、赤裸性和完全性的假新闻,那些隐晦、掺假、拔高、添油加醋的假新闻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热点、焦点,并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急功近利,为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分依赖竞技体育,新闻来源较为单一,导致体育新闻准确地说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出现新闻资源的浪费。在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体育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受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报道领域,改变目前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独大、社会体育滞后的不和谐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趋势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热点、焦点,并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急功近利,为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分依赖竞技体育,新闻来源较为单一,导致体育新闻准确地说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出现新闻资源的浪费。在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体育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受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报道领域,改变目前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独大、社会体育滞后的不和谐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陈丽丹 《新闻界》2007,(5):81-82
目前,娱乐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传播内容庸俗,连以法律宣传为目的、性质严肃的法制新闻也不能避免.可见,对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要反思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原因、受众需求等;二要反思解决弊端的有效对策,如加强对媒体的管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发展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2015年底一审宣判,这个一度震动传媒界的案件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如何确保媒体市场化经营合规合法,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传媒的市场化改革将媒体自身利益交织进各类商业利益关系网,增加了媒体行为的复杂性.对此,媒体人和大众都应该具有理性认识.考虑到市场化改革后的媒体商业属性趋强,媒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新闻报道实现公众利益的原则不免发生冲突.本案中,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媒体经营者沈颢扮演的双重角色上.当实现公众利益与追求媒体商业利益的责任集于一人之身时,二者孰轻孰重?如何调整二者关系,依法规范媒体的商业行为,保障公众利益,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中网络奇观的负面效应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奇观与网络奇观美国社会学者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  相似文献   

18.
在广告产业链中,广告主所支付的广告制作费用和媒体购买费用是广告人与媒体经营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这在无形中确立了广告主在广告信息传播中的强势地位及其垄断性的话语权力。话语权的垄断及广告主追求商业利润的本性造成了广告传播中义利观的失衡及社会责任的缺失,侵害了儿童、女性及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相关利益。广告传播中对儿童的形象误导、对女性的定位偏差、对低收入者的阶层区隔无形中埋下了社会公正的缺失隐患。一、儿童广告的形象误导所谓儿童广告,是指所有指向0-14岁儿童的商品宣传,旨在影响、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目前华文媒体的发展出现了集团化,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媒体为求生存以舆论监督为手段进行创收已不是什么秘密,而"兰成长案"所引起的争论说明了媒体的社会功能绝不能受到经济利益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