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8):21-21
我第一次见到张怡宁是在1997年中国的全运会上。我先是在6月份去天津看预选赛,10月份,我又赶到嘉定看决赛。那年,张怡宁不满16岁。她给我的第一冲击力并不是她的技术,而是她出色的步法。但真正映入我脑海的是她眼里的那丝忧郁,这种忧郁似乎弥漫在她所有的行为举止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确确实实存在。她给人的感觉很严肃,也很安静,那时,  相似文献   

2.
自从张怡宁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拿到"大满贯"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成为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三年中,我为她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输球很正常联赛开打以后,张怡宁给人的感觉始终不在状态,输了几场球,我认为这比较正常。整年的国际赛事让我们的主力队员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上半年来说,不来梅团体赛是张怡宁成为"大满贯"后第一次打团体赛,她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因为以往我们的"大满贯"选手都有在团体赛中失败的经历,我们教练组当然希望张怡宁不要重蹈覆辙。考虑到她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备战团体赛时,教练组特意找张怡宁谈了一次话,给她点明了这点。我感觉这次谈话,对张怡宁的触动非常大,之前她可能不会这么想,可跟她讲了以后,她自己也感觉真是这么回事,当然害怕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团体赛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9,(12):22-22
九运会乒乓球的女单决赛是张怡宁对王楠,我记得张怡宁一度以2比0领先(当时是21分制,5局3胜),后来被王楠把比分追了上去。打到第5局的时候,张怡宁就完全崩溃了。王楠大比分20:5领先。最后一个球,张怡宁打都没有打就把球摁在桌子上了。  相似文献   

4.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5.
梁慧敏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5-35
全运会女团半决赛,北京队与辽宁队狭路相逢,前两场比赛张怡宁和郭焱分别败给了王楠和郭跃.北京队被推到了绝境。千斤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仅15岁的丁宁的肩上,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的她力挽狂澜,成了北京队晋级决赛的头号功臣,也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带有几分男孩气的女生。  相似文献   

6.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7.
声音     
《新体育》2006,(2):9-9
张怡宁“本命年”包揽到底 2005年12月15日女乒世界杯决赛中,张怡宁以4比0完胜队友郭焱, 为自己的2005年再添一座冠军奖杯。这样,世乒赛、十运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2005年张怡宁包揽她所参加的所有重量级赛事的女单桂冠。“大巴”杀回CBA 从美国归来的篮球运动员巴特尔2005年 12月16日到篮协注册, 正式完成从NBDL联赛转会CBA的手续, 并于当晚在北京首钢队与山东金斯顿队的比赛中第一次亮相。  相似文献   

8.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4-14
素有“冷面杀手”之称的张怡宁,这次在正定基地给我的感觉大不一样。 上届世乒赛前,她脸上表情很凝重,从中你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压力。而这次则不同,训练之余,你常常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这是其一;以前她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太爱说话,常常是一问一答,没有半句多余的话。而这次,我问她一个问题,她会和你说上一串,而且讲得很有条理。就凭这两点变化,我觉得这回张怡宁有戏。 张怡宁的成长道路比较平坦,从国家二队升入一队仅用了半年时间,一年后,她入选了亚运会的女团阵容,还  相似文献   

9.
萨芬娜输掉了她的第3场大满贯女单决赛.而在1/4决赛和半决赛中,她就显得压力很大,比如半决赛6:3、4:2领先时,仍然会因为非受迫性失误呵斥自己。通过决赛中的下列表现,我可以看出她非常紧张。  相似文献   

10.
陈洁 《乒乓世界》2001,(7):34-34,35
去年10月的瑞典公开赛,一名叫高田佳枝的日本运动员在半决赛中战胜了中国的牛剑峰,虽然决赛中1比5输给了张怡宁,但她精湛的技艺立即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注意。她就是前国手樊建欣。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说,张怡宁不会笑——无论是拿了冠军还是输了比赛,她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在熟悉的人看来,这可是大错特错。张怡宁不但爱笑,而且有时候简直爱笑得“过分”。一句不怎么逗乐的话,在她那儿就有可能成为爆笑的猛料,嘻嘻哈哈半天,开朗得就像五月的天。 世界排名第一,各种各样的金牌拿了无数,听起来好像高高在上的,挺吓人。但无论怎么看,她都是个邻家女孩的样子,朴素而清纯。近一段时间,张怡宁火得不得了。亚运会和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勇夺女单金牌,让国人对她寄予厚望。但张怡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世乒赛和奥运会…  相似文献   

12.
郭跃自己说,多哈是她的福地。两年前,正是在这里的世乒赛上,第一次入选团体主力阵容的她,在决赛中为中国队拿下了最后一分,为自己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可两年后,郭跃的多哈之行,却是从一连串烦心事开始的。刚到没两天,她去运动员村的健身房里练身体,卡西欧运动表摘下来就忘了戴回去,转身再找时,已没了踪影。很快,她的数码摄像机的三角架也坏了。再后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单打半决赛碰到李佳薇时,胶皮起泡。"我当时有一种预感,就是我这次在多哈铁定能打好。真的!当时谁跟我说了一句话,好像是柳屹姐吧!她说,你这个是好兆头!表丢了肯定能打好比赛。"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11月下旬举行的波兰公开赛和瑞典公开赛上,张怡宁一举夺得两站比赛的女单冠军,这位在低谷徘徊了大半年的北京姑娘,终于重新振作了起来,用成绩再次向世人证明,她依然是一个潜力和实力俱佳的优秀选手。1999年,在第45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半决赛中,张怡宁出人意料地淘汰了名将李菊跻身决赛,在决赛中一度以2比0领先于王楠,差一点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一时间,这位有“冷面杀手’之称的17岁小将在世男乒坛声名鹊起,大有赶超王楠、李菊之势。从45届单项比赛载誉回来后。鲜花和掌声使年轻的张怡宁为之陶醉,同时成绩与荣誉…  相似文献   

15.
李楠 《乒乓世界》2003,(2):10-11
我一直想写写张怡宁,看过不少关于她的报道,总觉得离真实的张怡宁有点距离,和《乒乓世界》副主编夏娃提起这个想法,得到她热情的鼓励,于是,我斗胆尝试用文字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张怡宁。  相似文献   

16.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0,(3):42-44
两“款”张怡宁 这次直通比赛前,我们特意安排张恰宁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她最近的状态和对以后的想法。大家对张怡宁从婚后的“失踪”到现在的“现身”一直非常关心,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国女乒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我要代表中国女乒以及我本人,向媒体和球迷朋友对球队的关心爱护表示感谢。让张怡宁出席新闻通气会,也是想让大家更了解她。我们会尊重张怡宁的选择,并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调整。无论最后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8,(6):142-144
饭馆里,李楠菜单都不看就给自己点好了一份套餐,开始聊的时候人有点儿严肃,直到说起“张怡宁”这个话题,她的幽默才“暴露”出来,滔滔不绝后自己总结“我是喜欢她才会总挤兑她”,于是李楠、张怡宁,以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李楠挤兑起自己来也毫不含糊:“我懒得动脑子,也什么烦恼都没有,就剩‘乐观’这‘傻’优点了。”  相似文献   

19.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20.
王查娜 《新体育》2005,(6):18-19
在张怡宁的童年,每次睡觉前,妈妈不是唱摇篮曲,也不是说故事,而是拿着画满各种小动物的画本儿,一个个地指给她,告诉她每个动物的名字。每次,小怡宁的眼睛都一眨一眨的,很专注地听着。那时,妈妈心里就纳闷了,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小动物?“每次把小动物给她指完一遍,宁宁还会给我找错,指着书里的某个小动物说:‘妈妈,这个你还没说呢?’”张怡宁的妈妈说,张怡宁学说话时,最早学会的词汇就是“咩咩羊”和“汪汪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怡宁的宠物恋歌正式唱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