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3月至4月上旬,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等地多次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与往年相比,今春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强,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部和西部、宁夏、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今年就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内蒙古中部和河西走廊还出现了沙尘暴,北京地区也出现了浮尘天气.据国家气象局统计70年代约每两年一次,进入90年代已是一年一次,而去年我国的沙尘暴天气达到了12次.沙尘暴所到之处狂风挟黄沙浮尘,铺天盖地,呼啸而来.仅首都北京去年3月23日、4月6日就有两次长达一个星期沙尘暴天气,给北京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静 《中学生阅读》2007,(11):29-29
近来天气干燥,多次出现沙尘天气。面对这样的天气,我和小朋友们只能躲在活动室里,望着窗外漫天的沙尘叹气。失去了每天户外活动的快乐时光,小朋友们沮丧极了。沙尘暴是人类自己种下的苦果,环保教育确实应该从小抓起。由于这种坏天气使孩子们有了切身体会,他们对此也议论颇多。于是,我利用这一出现在幼儿身边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认识沙尘暴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些描述冷锋天气的诗歌。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谈一谈其中所描述的几种典型的冷锋天气。一、沙尘暴与《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沙尘暴多出现在秋末冬春时节的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秋末冬春时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空  相似文献   

5.
倚窗听雨     
2013年3月19日 晴 已是三月。迟来的春,迅速跑遍了整个校园。 今年的天气十足的奇怪,下了雨,下了雪,下了冰雹,还刮了沙尘暴,原本觉得最安全的地球,也觉得不安全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此次峰会代表中国的大会发言人,通过我们自制的短片,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气候大使”,展示了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气候问题,如沙尘暴、洪水,雷灾、高温天气等,也展示了我们已经采取的行动以及未来即将实旋的方案。我想以此表示中国努力开展环保运动、共建美好绿色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7.
创新百题     
1.2002年3月,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现把沙尘上扬后的情况简化为如下情景:υ为竖直上扬的风速,沙尘颗粒被扬起后悬浮在空中(不动),这时风对沙尘的作用力相当于空气不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0,(7):117-117
今年3月份内的短短20天,沙尘天气6次侵袭中国。强沙尘暴天气不仅“席卷”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首都北京.沙尘还一路南下蔓延至江淮和华南。一度横跨海峡抵达台湾,影响中国21个省市。面对“遮天蔽日”的黄土,有舆论惊呼: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治理沙尘暴刻不容缓。有人甚至称,倘若再不治沙,几十年后北京将被黄沙淹没。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相似文献   

9.
北京,北京     
我只去过一次北京,2011年的10月,南方还是穿短袖的时候,北方的秋天已经声势浩大地来临。新闻中北京的天气常常和沙尘暴还有雾霾联系在一起,但我去的那几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洗,路边的树木高大笔直,有一种独属于北方的坚硬气质。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灾害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危害。本文总结了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格局的影响及沙尘暴灾害预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气候的侧面来探讨该区沙尘暴的形成.总结出本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春季干旱、气温迅速回升、频繁的大风.沙尘暴的发生根本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控制;吉林西部地区很强的地表供沙能力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灾害性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人畜等伤亡。像台风、龙卷风、沙尘暴、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就是这种天气。  相似文献   

13.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风沙天气现象。今年我国的沙尘暴与常年相比,具有出现早、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气候异常这一直接的自然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北方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和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扩展的人为因素。因此,今年的沙尘暴敲响了防治西部荒漠化的警钟,并提示了西部生态建设的极端迫切性。今后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沙尘暴在各政权的辖区内屡有发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为因素是导致沙尘暴暴发的根本原因。探究这一时期沙尘暴暴发的频度、范围以及影响,为研究我国北方气候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占灵珠 《地理教育》2004,(6):26-26,3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天气、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张留 《物理教师》2007,28(2):7-58
沙尘暴是一个气象术语,它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我国是全球沙尘暴四个高发区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的数十次大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波及大半个中国,而且影响范围还在逐步扩大,就连上海、南京等城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沙  相似文献   

17.
沙尘暴天气大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世界四大沙暴区大部分分布在赤道两侧副热带低纬度地区干旱气候区。中亚沙暴区亚洲中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抽取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漠化十分严重。中亚地区盐土面积广大,造成了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若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若羌享有“全国最优红枣之乡”的美誉。 听爸爸妈妈说,十几年前的若羌在每年四月前后,都要受沙尘暴、浮尘天气的袭扰。那时的若羌,经常会狂风骤起,黄沙漫天,以致人们无法出门,只能呆在家中。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教师博览》2011,(10):56-57
在漫长的时间里,"沙尘暴"这个词在中国,似乎从未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被频繁使用。人们突然将目光投注到漫天的黄沙上,媒体写出连篇累牍的报道;实验室开辟出研究沙尘暴的第二战场;气象台开始定期向公众发布"沙尘暴预报"。沙情告急和舆论的关注已经把沙尘暴推向了最前沿。尽管民间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科学家却认为并非如此。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春季 ,有 7次较严重的沙尘天气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 ,其影响范围之广 ,造成危害之严重 ,实属历史罕见。2 0 0 1年的第一天 ,甘肃省金昌市、兰州市、北京市等十几座城市遭遇强沙尘天气。截至 4月 ,沙尘天气光顾中国北方地区已达 30多次。漫天黄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指出 ,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 ,成为今年沙尘暴的新特点 ,说明西北部的生态在进一步恶化。人们正在为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 :乱砍滥伐、过渡放牧、滥用水资源等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就沙尘暴在我国的形成、空间分布、危害及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