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教育生态变革,从而发挥育人效果的过程。澄清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技术”误区,教育与数字技术关系的“和谐”误区,人与数字技术关系的“价值”误区,可以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遵循了“取决于人,用之于人”的数据伦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校园围墙消弭,学校边界持续重建;课程模式颠覆,教学实践面临重组;教师角色转换,专业能力有待重构;学生能力弱化,学习生态亟需重塑等困境。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数字平台,加强教师系统培训,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四种方式来全力打造智能校园,全面革新教学空间,全程提升教师素养,全速创建学习生态。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虑国际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维度划分,以及当今时代我国学生数字素养内涵要义的基础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的课程核心素养,并划分了四大维度。其中,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敏感度与判断力,计算思维是可迁移应用的思想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数字素养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信息社会责任是参与数字生活的基本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是开展信息科技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数字素养规模化培育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组织逻辑关联的课程内容;从“科”“技”并重视角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并完善真实性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科技实验室;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科技师资队伍;落实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3.
马菁菁 《知识文库》2023,(23):143-146
<正>本文在梳理清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而探索广东省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依靠数字技术革新、系统组织创新、人力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内驱动力,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激发广东省民办高校教育系统变革活力,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发展高质量教育路径,在实践过程中从制订数字化转型计划、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借助数字化转型之路推进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既是促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数字化转型初步发展阶段,理解和把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其纾解路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价值;其次,结合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框架,剖析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体现在技术加速驱动与教学惯例挚肘的对峙、多重任务叠加与数字能力不足的困境、教学活动复杂多变性与技术有限性的矛盾、技术提质增效与工作负荷加重的悖论、技术赋权增能与教学风险衍生的悖离等方面;最后,文章从认识驱动、素养培育、范式引领、组织联动、精准保障等层面探讨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困境的纾解路径,以期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构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生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6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策略: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关注过程,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技术赋能,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学生数字素养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等伦理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需从制度完善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路径切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式营造高职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数字化学习考核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首席信息官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首席信息官却存在着“价值与意义认识不足”“角色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使其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如何明确首席信息官的职能定位,发挥其能动作用,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采用国际比较与本土建构相结合的方法,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首席信息官面临的挑战、反思首席信息官职能,并提出:首席信息官应整合相关职能,发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把握转型理念,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变革管理机构,丰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机关系,体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人本导向。最后,文章对首席信息官提出以下实践建议:从教育数字化转型视角审视职能,面向实践赋予新内涵;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创新发展;面向学校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创新;引导师生形成丰富多元的人机关系,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决策。基于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关键窗口期的现实考虑,急需厘清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决策逻辑。立足“如何转”的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问题,识别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四个层面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层面的政策驱动、市场层面的效率驱动、技术层面的数据驱动以及专业层面的模式驱动。进一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动态演变考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调整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以及专业逻辑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尤其需要强调如何实现不同逻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嵌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扎根智能社会新生态,构建多元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不同学校数字化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地域化联盟;建立并完善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体系,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10.
蒲崇敬 《科教导刊》2023,(30):92-94
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正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化意识薄弱、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和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文章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助推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虽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引发传统教育形态的演化与变革,也催生了融合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人机协同教育环境,但数字化转型期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如何聚焦中观层面进行有效衔接的架构设计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的深入分析,指出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通过阐明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和要素结构,聚焦中观层面勾勒出“省—县—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顶层模型。最后,文章结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分别从省域、县域、学校三个层面设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架构,并阐述了不同架构的实现路径、协同需求及应用案例,以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2022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但当前部分地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研究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视角,从核心诉求、技术体系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从基于普适记录的数据沉淀、基于算法模型的全面计算和基于流程再造的制度重塑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规划、数字领导力、价值赋能、关键创新、数字素养和评估评价六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素,以期为各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师教育治理成为一种必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治理中角色重塑、推动教师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遭遇现实困境,包括政府管理“缺位”和“越位”,以“管”代“治”现象突出;数字治理效率低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人机协作意识缺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的推进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力度,实现从“管”向“治”转变;推进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协同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治理水平,同时摆脱对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端正数字化治理的价值观,在治理活动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下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通过制度赋能保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与合法性,规避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度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内容上应施力于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四个关键议题,彰显出制度主体赋能的协同性、制度内容赋能的创新性、制度方式赋能的变通性等赋能特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制度赋能需实现:一是要提升政策主体数字素养,培育主体数字化参与能力;二是要平衡政策工具供给,形成职教数字资源供给多元化渠道;三是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职教数字化转型制度推进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云课程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新型课程形态。近年来,云课程无论是在理论层面的探索还是实践层面的尝试均取得可喜进展,但前行之路也面临诸多困境:云课程自身体系不完善的束缚;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与教学评价机制缺乏的制约;学生学习素养差异性的桎梏与教育公平性的约束;其他课程形态的抵制与教师教学创新性不足的牵制。为完善云课程模式以及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提出如下应对措施:完善云课程自身体系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创新教学评价范式;转变学生学习素养,展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师教育智慧,促进云课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界共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多关注政策引领、理念探讨和设施建设,较少从教与学的关键场景出发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实践变革的前景、样态和机制。基于此,文章以“教学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阐述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定位和概念内涵,指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推动教学理念、设施、手段、方法的系统变革,推动教学主体走向学生中心、教学目标走向素养导向、教学内容走向动态多元、教学方法走向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走向智能综合、教学环境走向虚实融合;从面向学业发展的人机协同教学、面向自主探究的数字实验教学、面向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勾勒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景。未来,要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完善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培育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汪文才  向宏涛 《教师》2023,(19):105-107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提升全民全社会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高度重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日益凸显,对信息科技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从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角度,深刻分析并阐述了当前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而提出了学校和教研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强化校本研修、丰富教研形式、重视教学反思、强化考核评价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措施帮助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做好职业规划,进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对教育的赋能,更是对教育的变革和重塑。由于教育数字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数字化转型并不像在许多其他领域那样取得了令人期待的成果。教育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怎么转,在学者、决策者和公众的认知中,普遍存在一些困惑甚至误解。厘清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分必要。教育数字化与其他领域数字化的根本不同在于,教育活动不是物与物的联系,而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数字化不仅不能替代人,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以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当前教育数字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教育场景,开发数字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以数字化思维治理教育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转型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竞争力。研究通过梳理欧盟教育数字化的关键政策及文件,将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转型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化数字资源顶层设计、加强优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落实公民数字权益、注重多边参与协同推进和重视数字信息安全保护等五个主要发展特征。我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欧盟发展经验为实践镜鉴,通过夯实数字底座,建设升级相关基础设施、增强数字合作,系统规划战略发展方向、培养数字素养,构建我国特色转型框架等措施,构建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