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资讯获取方式不同,对新闻的要求也从过去的"长消息"变成了现在的"短消息".为了满足人们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新闻播报的语速在逐步加快,播讲方式由传统的"播"变成了轻松的"说".于是,"说新闻"观点在业界诞生,并不断发展、两极分化.本文通过剖析新闻发展现状,讨论新闻播音的"说播结合".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的心理学.文学翻译要求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进入到语境、历史和文化的宏观环境中."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同构性"原则,对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上刚进教室,我便看见穆佳妮坐在我座位上和后面的同学聊天."早,穆佳妮!"我走过去和她打招呼,谁料她竟冷冷地扫我一眼,准备走回自己的座位."哇——"突然,席若兰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怪声怪气地说,"龙智,你长东西了!"  相似文献   

4.
最初人们只是要求把文字稿变成自己说的"话","读"起来像"说"的。但是,仅仅满足于"读"得像"说",显然不是"说新闻"的初衷。我们从各国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经验中得到某种启示:广播电视与报刊不同,它在说明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阐发新闻价值,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新闻的意义。这也正是广播电视新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之一。实践表明,"说新闻"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很受大家的欢迎。我们可以看出,"说新闻"实际上就是主持人对新闻事实的一种阐释方式,所以把它说成是"阐说新闻"可能更准确一些。"说新闻"并不简单,它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法的问题,还关系到传播者个人素质和新闻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①由此可见,新闻工作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而重视新闻工作,重视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可是,当前,"虚假新闻"、"问题新闻""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对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这个老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7.
侯婕 《中国科技信息》2009,(15):198-199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栏日、电视媒体的门面.重大历史时刻"我在现场",已经成为各方媒体的共识.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必须有着扎实的专业水平,恰到好处的情感释放和有勇有谋的大智慧才能为电视新闻增色,增加其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林卉 《学会》2002,(7):60-60
时下有关新闻的播报方式问题似乎是播音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人提出该"说"新闻,有人则坚持"播"新闻.至于究竟是"说"好还是"播"好,仁者见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传播内容的改变.因为以前广播内容比较单一,并多是时政新闻,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播音员自然而然地采用了严谨的播音方式,播音的调门比普通人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广播新闻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播音员或主持人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在选择播报方式上也更加灵活多样、贴近生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播音方式虽然还属于播新闻,但是播音员的调子变低了,节奏变快了,高亢、激昂的诵读减少了,新闻的信息量也随之大大增加了.这种变化不仅听众能够感受到,就连播音员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与此同时新闻播送形式的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新闻的传播内容,这种反作用在说新闻中表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和一位朋友去购买电脑.面对国内外各种品牌、各式配置,朋友不顾推销人员的竭力推荐,很淡定地选择了一款中低端配置的国产品牌,在操作系统上,仍然选择了老掉牙的windowsXP.朋友并不缺钱,对电脑也不是一窍不通,他这样的选择实在让人费解.但朋友说:"我又不作图,不玩大型游戏,平时只敲敲文字、看看新闻,高端配置的电脑对我来说实在浪费,低版本的配置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0.
"だ"和"の"都是表示判断的表现方式."…だ"构成的句子和"…のだ"虽然形式近似,意义与使用的场合却有很大的不同."のだ"比"だ"使用的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为丰富.将从九个方面采比较"だ"和"のだ"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中“搭车”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搭车"现象,导致合作学习成了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分析合作学习的特征及形成"搭车"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分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种手段的解决策略,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在四川绵竹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的废墟里搜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两人相互推让,要救援人员先救对方.当女孩走出时,灿烂地笑着说:"我没事,大家放心."而当救援人员将男孩抬上救护车时,他突然说:"叔叔,我要喝可乐."救援人员被逗乐了,说:"好,给你拿可乐."谁知男孩又说:"要冰冻的."救援人员马上答应:"好的,拿冰冻的."  相似文献   

13.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化境.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说,由于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非常清闲,并没有太多作为,但是他所管理的组织却井然有序,兴旺发达."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日、美、德等国家的一些管理专家也在注意研究和利用."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同样可以用于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无为教育.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得开,撒手让学生去做,仿佛无为而为,但并非不为."教是为了不教"、"善教者化‘教'为‘不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如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步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我们教师若能做到"无为而为","取法自然",真正让学生们自己"有为"起来,就会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样也就会更容易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相似文献   

14.
日本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社会,"日本制造"在短短几十年里升级到"日本创造"令很多人惊讶."日本创造"从何而来,对中国来说值得借鉴. 在日语里,"做东西"这个词与"制造"的意思有很大不同.这个词更强调动手与经验性,包含不可言传的技术秘诀的意味.笔者去过一些日本小学、中学,那些学校都设有"动手"教室.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机组的不断发展进步,600MW、1000MW级的机组已经成为火力发电机组的主流形式。锅炉"四管"防爆问题一直是火力发电建设行业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随着锅炉温度、压力参数的不断提高,"四管"防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锅炉从制造到建成投运,牵涉多个环节,引起爆管的因素众多,该文仅对锅炉安装作业过程中对"四管"防爆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江苏南热发电有限公司#1、2机组2台超临界直流锅炉本体安装。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扩大招生使普通高中热兴起,对本来已是招生难的职业学校,更是雪上加霜.职业学校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打开校门,降低招生条件,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问题生"也相对较多,因此,对于"问题生"的转化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完成和实现,也是衡量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点,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应用科学的方法去感化并转化"问题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超人列传     
(一)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剃光头,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斐人杰说. "那实在很抱歉."在一旁看他理发的史普克博士说,"为了动手术方便,只好请你牺牲一次.  相似文献   

18.
童谣,又称民间儿歌,它曾一度以其教育性被老师和家长广为推崇,而如今,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另类"童谣在中小学校园里广为流传,这类童谣都是由儿童自己创作,它们在内容上颠覆正统、藐视崇高,形式上怪异、搞笑."另类"童谣是对当今儿童的自身状况和生活的一种真实而且形象的反映和解读.基于此,笔者对"另类"童谣这种民间文学样式做了搜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导致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的重要原因."双一流"将缓解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和缺乏内在动力这两大问题."双一流"将打破身份壁垒,营造公平环境,催生高校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双一流"将释放河北地方高校建设学科动力,局部逆转"虹吸"方向;同时还要求京津冀各地明确地位,根据自身优势找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前阵子,某娱乐周刊在微博上推选起了"知女":新闻"知女"柴静、微博"知女"姚晨、文艺"知女"汤唯、财经"知女"曾子墨……一时间,"公知"一词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何为"公知"?从字面上我们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词,最初,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有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是占有话语权的知名人士.后来,"公知"一词似乎逐渐变了味,演变成那些貌似公正博学,以启蒙者自居,最爱诲人不倦、评判天下的一群文化人的统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