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今年是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小学生行为规范》5周 年。5年来,我们贯彻、实施《规范》,强比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他们从小学会做人,作了一些探索。 为了使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制度化、科学化、易操作,我们按照《小学德育纲要》的总体精神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沙市实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系列》,分年段分层次把《规范》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行为规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师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们根据这一文件的精神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把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熟悉《行为规范》的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是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的基础。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师生人人明白。 组织学习考试。《行为规范》一颁发,我们就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座谈讨论。同时运用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并将《行为规范》的条文制成小型标语,张贴于校园各处。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发给每人一张《行为规范》,并由政教处负责人逐条宣讲。同时,组织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9月24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含中职学校)新一轮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含中职学校)评估指标》和《小学生守则(试行)》《中学生守则(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组织学校认真学习《意见》,注意总结研究新一轮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上海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称《行为规范》),今年九月将在全国中小学校实行。这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行为规范》是根据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对中小学生守则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制定《行为规范》,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训练和基本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索质。一、贯彻《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欲达此目的,就要象建造大厦那样,首先搞好基础工程。贯彻《行为规范》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王芳 《家庭教育》2021,(2):22-25
2020年8月,全国妇联、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的通知》,对2004年制定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至此,《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已经从1994版、2004版,走向了全新的2020版。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家长的教育行为也顺时而变,被赋予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198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规范》,不久,又在全市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检查评比活动。这一活动适应“拨乱反正”和应试教育的需要,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有力的推行。十多年来,实施行为规范教育,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地区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  相似文献   

7.
去年,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联合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规范家长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条例,是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为帮助广大家长学习《规范》,理解《规范》,运用《规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本期起,我刊将开设“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讲座”,逐条讲解《规范》内容。同时,附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全文,供家长们学习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面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准则。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实践使我感到,实施《行为规范》,一是不能搞一刀切,力求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适应当代青少年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竞争意识强等特点,在实施《行为规范》的形式上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精心设计,寓《行为规范》教育于生动活泼之中,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进而把这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内化为行为。《行为规范》第27条规定:“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实施这条规范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的,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笔者开展了以下五项活动。  相似文献   

9.
《家长》1998,(1)
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下面简称《规范》),《中国教育报》记者焦新就《规范》中的几个问题,走访了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本刊发表时有删节——编者)问:制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一、造履适足,还是削足适履[案例]为了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每个学校往往都要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制订校本化的《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小学生家庭行为规范》《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围绕《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又分别制订《课堂常规》…  相似文献   

11.
去年九月,国家教委正式公布了《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通知,要求把行为规范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和其它各项活动中。 中学各科教学,或多或少都渗透着行为规范教育。在各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行为规范教育,值得探讨。本文就初三《生理卫生》中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我校实际,谈一点个人体会。 现行《生理卫生》教材中,既体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例如,进入冬季,许多学生由于怕冷,不换衣服不洗澡,还有部分学生在座位两侧随便吐痰。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有责任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所采取的方法是以教材的有关知识为科学依据,启迪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贯彻《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深入持久地搞好《行为规范》教育,切实把这项德育的基础工程建设好。贯彻《行为规范》,必须让学生熟知其每一条  相似文献   

13.
李超 《家庭教育》2010,(1):64-65
1994年,本刊曾就当时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组织刊发了系列稿件,对各地学习、领会《规范》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4年,全国妇联、国家教育部对《家长教育行为规范》重新作了修订,时至今日,尚未有媒体对此作进一步的阐释。本刊特再次刊发《规范》的解读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银川九中李映萱构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中学生行为准则,为了落实《行为规范》要求,针对我班学生存在的违反《行为规范》的现象,我设计了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班会。准备:提前一周召开班干部会确定本次...  相似文献   

1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举办《市场经济与行为规范》专栏座谈会1993年10月23H,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市场经济与行为规范》座谈会.会议由学报主编王锐生主持。中宣部教育局副局长梁为辑、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杨远、高教局副处长张天东、首都师大教务长李春...  相似文献   

16.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展开。分层次、重实效,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制定实施养成教育的《细则》。《细则》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如对一年级新生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主要是贯彻《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在学习上要求做到上课注意听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上要求按时作息,文明卫生,锻炼身体等。对二年级学生在行为规范上要求较好地达到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准。在情感上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小学生行为规范》颁布后,我校在认真学习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以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华师大心理系协作下,我们建立了小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如何做到科学化、系统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家教信息     
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前不久,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规范》中的教育行为是对家长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具体内容是: 1、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十三、应该怎样看待社会规范? (一)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制定《小学生行为规范》? 2.如果学生都不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我们的校园将会怎样? 3.你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对每一个成员有哪些行为规范? 4.你认为是否应该遵守社会规范? 5.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制定一系列的禁毒法规? (二)讨论与发言(方法和要求同前) (三)教师系统讲解 1.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每个社会都对其成员制定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王剑田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应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训练和生活指导三方面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要注意与《小学生守则》和《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