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乔舒亚·库柏·雷默(JoshuaCooperRamo)曾经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引起西方极大的震动。 曾几何时,在人类竞跑的征途上,中国被甩在历史的后头。中国比西方落后了400-500年。然而,大约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兴旺发达为西方所仰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遥远的东方输向西方。欧洲的王公贵族穿着丝绸,显示其华贵和艳丽。宫廷陈设中国的瓷器,使其殿堂熠熠生辉。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技术传向欧洲,为其圣经和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当年威武的成吉思汗,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大军直  相似文献   

3.
庞元 《传媒》2016,(11):78-79
本文以国际出版商在中国加大组稿力度的发展趋势为基础,论述了其在中国组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梳理了其在中国组稿的合作对象、有针对性的组稿策略和相关的辅助手段,以期发掘出其对于中国出版机构策划组稿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体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集权型、礼治型、伦理型三大基本特征,使其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重性影响.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特征和两重性的反思和审视,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生机和活力,让其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汉代园林艺术是中国较为原始的园林艺术,经过其对园林意境的拓展,使得中国古代园林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便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根源,其造园技术体现的正是汉人包罗万象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6.
张迪妮  郭海霞 《兰台世界》2014,(11):152-153
汉代园林艺术是中国较为原始的园林艺术,经过其对园林意境的拓展,使得中国古代园林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便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根源,其造园技术体现的正是汉人包罗万象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7.
吴华 《兰台世界》2012,(33):42-43
道家取百家之所长,弃百家之所短,追求"道"之真谛,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其道家思想对中国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道家思想对和谐社会发展、中国文艺文化以及理学文化的维度探讨了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母发展引起众多海内外媒体关注。选取《纽约时报》中涉及中国航母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借鉴话语幻象分析框架,围绕语言-符号行为和历史社会影响等分析维度,探讨美媒对中国航母形象的话语构建,分析其根本意图。研究发现,美媒主要构建出中国航母区域的威胁性和中国航母技术装备落后性,其意图主要在于操纵媒体话语来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航母发展的认知,从而服务于其自身的政治目的和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为彰显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面临的困境,解构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离不开对中国思想之核心理念即中国道统的阐发、传承与坚守。《中国道统论》一书顺天继学,阐发中国道统之历史演变,中西比较,古今贯通,观照现实,坚守民族文化灵魂,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必能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亲民清新的文风使其成为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学术好书。  相似文献   

11.
史瑞佳 《兰台世界》2016,(14):105-107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其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障碍,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宣扬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基础。在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当时其培养的许多先进分子成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基础;同时,陈独秀创建党组织并领导中共革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罗雪 《大观周刊》2011,(18):53-53
随着20世纪中叶翻译对等论的传入,西方各大译论也紧随其后“旅居”中国。《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接受史》一书对其在中国的接受做出批判性的全面研究,分析其在“中国化”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并为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3.
查美兰 《大观周刊》2011,(36):75-75
日本动漫产业蓬勃发展,日本动漫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风生水起,大放异彩,尤其是在中国。在中国观众消费最多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了大多数。日本对中国输入大量的动画片,这些作品都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对中国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很显著,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4.
谭卓垣是20世纪早期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但因其于20世纪30年代末后定居美国,远离中国图书馆界,目前学界对其生平事迹了解甚少。本文对谭卓垣的生平活动及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考察,以便更好地认识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研究做出的贡献。谭卓垣认为图书馆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便利研究”,并特别强调索引的作用,其思想对中国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撰《清代图书馆发展史》是中国第一部图书馆藏书史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跟踪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踪调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6所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旨在进一步了解其动态,分析其趋势,总结其特点,挖掘其价值,利用其资源,发挥其作用,为全揽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学平 《兰台世界》2012,(19):14-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一生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在中国政坛20年间积极投身中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底,梁启超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并转向其学术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其参与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中国影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品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其画面唯美,内容丰富,成为民间和学界热议的话题。这是一部不仅仅介绍与描述食物的作品,更是对真实中国的勾勒。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收视纪录,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讲述中国的美食文化,其高超的技术水平、文化内涵都把中国纪录片推上了更高的层次,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儿童报刊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中国儿童报刊产生的背景、源流与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从中国近代第一份儿童报刊——创刊于1874年的《小孩月报》顺流而下,直到1949年《中国儿童》终刊, 将整个近代时期的儿童报刊分布和发展轨迹纳入研究视野,试鉴察其史实,解读其文字,寻觅其规律,体会其奥赜。  相似文献   

19.
袁同礼在中国藏书史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具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藏书史特别是私人藏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主要特征的整理,其专题研究中提出的中国藏书发展史上某些重要的观点,以及其对中国藏书史上某些具体问题的考证三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探析,有助于中国藏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研究袁同礼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赵世炎的生平事迹中,体现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体现其光辉的革命历程,以及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