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从写作手法、心理分析、逻辑推理等多种角度分析了小说男主人公涓生的形象,探究了他在强大的黑暗势力压迫下的种种性格弱点,诸如自私、怯懦、逃避、动摇妥协、消沉颓废等,并指出正是这些致命的弱点,不断给他自己和他人制造着空虚的怪圈,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对现实的回避与逃避,终究难逃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罗迪·道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撞上门的女人>生动描述了一个深受丈夫暴力摧残的中年妇女形象.小说批判了当代爱尔兰社会对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漠视,呼吁人们帮助那些深处其中的女性走出困境.以此为文本,对其主题--家庭暴力做深入探讨,着重分析女主人公默默忍受十七载背后的种种原因,从而唤起人们对家庭暴力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美国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们的审美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造成了“人机对立”的新矛盾,使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强烈的个性化的倾向;由于宗教地位的低落,人们转而将艺术作为宗教来崇拜,又导致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宗教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自我封闭》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中期表作,作品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种族压迫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结合在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揭示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在对女主人公凯勒追求自由的一片赞扬声中,人们却忽视了她所追求的自由给周围人生活带来的困境。本文将从她的丈夫、孩子及情人的视角分别阐述他们眼中的这种自由观。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表里如一是人们所崇尚的美德。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开放的当代中国社会,正面的传统道德观也在经受着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姚鄂梅长篇小说《一面是金,一面是铜》所传达的,就是主人公的虚假浮名与真实面目之间的强烈反差,其真实的一面丑陋不堪,虚伪的假面却异常高尚美好。本文力图揭示这种帷幕遮掩的台前和幕后真相的深层动因及其引发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其描述了傲慢的男主人公达西与对其有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间解开嫌隙,终成眷属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简用极为独特的女性视角打造了真诚、大方、自尊、自爱的伊丽莎白形象,她的真诚与美丽打动了诸多读者的心;然而,更令读者拍手称赞的,则要数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创作的栩栩如生的男性角色,他们个性鲜明,极具特点,令众多读者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因此,本文聚焦于风靡至今的《傲慢与偏见》一作,站在了解男性人物刻画手法的基础上,分析男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实际作用,以此来充分了解《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7.
两位作家都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代表,因此两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意图通过比较两位人物形象及分析其塑造手法来探索人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作家写作手法的异同,从而帮助读者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感悟作家独特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里 ,复杂记叙文的应用性并没有减弱 ,我们不应该放弃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训练。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阅读教学 ,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某个场景、某件事情、某个人物的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而巧借影视手法 ,是提高学生复杂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紧张产生的心理障碍,性意识模糊产生的心理困惑,此外,还有在大学里生活、学习产生的挫折,对就业问题难以选择的难题等等。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探讨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道德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特色道德规范的体系,尽管中国儒家伦理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被淘汰,但其中许多内容仍然存续于中国社会,并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野圭吾是当代日本最受瞩目的推理小说作家,他开创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写实本格派",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关注。《白夜行》是东野的代表作,小说并不是单纯通过连环案件制造悬念,其内核是通过主人公雪穗和亮司的爱情悲剧,让人们探寻扭曲的人性、贪婪的欲望、沦落的道德毁灭爱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场所.如何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正确处理好校园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校园绿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在产生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强烈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绿化环境的向往和需要也愈来愈强烈.搞好校园绿化,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陶冶师生们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肯尼利创作于1982年的《辛德勒方舟》是一篇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并歌颂人类正义情感的长篇小说,后被改拍成电影《辛德勒名单》,并夺得六项奥斯卡奖项。对《辛德勒名单》这部小说的研究大多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创作手法和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视角出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及文本、译本细读基础上,对《辛德勒名单》所展现的后殖民写作主题进行探讨,总结其主题如何通过主人公的身份认同使该小说获得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中篇小说代表作《牛》中的主人公罗汉是莫言少年时代的影射。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文革时期,主人公通过扮演小丑希望引起大家的关心和注意。在太宰治的私小说代表作《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日本这个要求社会成员高度一致的国家,只能带着"丑角"面具生活。通过对比两大作家的丑角精神,发现莫言和太宰治写作视野和写作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小品,影壁的历史源远流长。各地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壁,这与其文化、经济及人们的思想根源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分析、归纳与总结,指出影壁的装饰手法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方式与手法,其中包括屏风、玄关的的当代新应用,壁画、景观墙的新形式借用等。  相似文献   

17.
John(约翰)是英语中最常用的男名之一,这一名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及其变体昵称"Jack","Jake"和"Jonny"在当代多部好莱坞大片中作为主人公的名字频繁出现,承载着诸多文字下的深层含义。本文通过对这一常见主人公名字的深入解读,开启其背后的隐喻密码,剖析姓名在影片中的点题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性格、体会影片主旨,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文写作课以各种常用文书和行政公文为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应用文写作在当代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培养高职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当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师缺乏写作实践经验,学生对课程轻视等现象。针对现状,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多余人的典型,他在寻求自我的迷惘中企图借助爱情获得解救,却因为他强烈的个人主义爱情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让他最终成为游离于爱情世界边缘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在她的《伦敦观察:故事与概览》的18篇短篇小说中,采用了“去心理化”的写法,即将心理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其中的女主人公们脱离日常生活之外的心灵的孤岛.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莱辛从叙述者的角度、道德思想的外化行动、心理与现实的和解、象征手法的使用等方面引导读者对当代女性的心理状况作了“去心理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