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占军  陈桂萍 《考试周刊》2007,(35):154-155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群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并探讨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即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苗木产业;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适当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的适宜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与群落"是近几年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的高频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规律;2.群落结构。二、教学的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探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释有关生产的实际问题;2.群落结构。B.能力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有关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一节中,安排了1个学生探究活动,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结构特征.笔者通过亲身实践.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动态的研究,讨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作者认为,由于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都取决于群落更基本的特征,二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客观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上正确对待群落演替的概念,准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很关键。1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替的主体过程"人教版新教材中对群落演替的定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一概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柘荣石山洋鹅掌楸天然林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测定了该群落8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轻的鹅掌楸天然林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地域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从燕赵文化内涵和异域文化碰撞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影响,可看到"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9.
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者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肢类捕食性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和蜘蛛两大类,共15科36种;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两个主要层。早稻群落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优势种和亚优势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晚稻群落中的优势种地位虽无变化,但种群数量却在不断波动。  相似文献   

10.
仿生学视角中的系部层次学生管理基础之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学生管理是一个生命系统,由九个管理层次构成。其中,学生管理中的系部层次管理类似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层次管理。群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特定内涵与超越人类思维水平的完善结构。离开了特定内涵与结构,群落将不存在,更无法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群落的特定内涵与结构,是推进群落层次生命活动的基础。以群落的内涵与结构为模板,仿生学设计支  相似文献   

11.
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4年7月采自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分析了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得出的结果是:在新丰江水库的5个样点的14号水样中共观察到浮游动物44种;其中烧足类9种、枝角类2种、轮虫14种和19种原生动物;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和外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triga);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222~4.336.并根据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和有关的水化数据.讨论了新丰江水库水质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华 《教育》2012,(23):58
一所名校的背后往往是一位著名校长的努力。说起北大,人们就会想到蔡元培;说起南开,人们就会想到张伯苓。因此,可以说一位优秀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和"形象大使"。《名校和名校长的诞生:中国近代"校长群落"研究》一书中,主要人物是校长,但也不完全是校长,确切地说,是"校长群落"。校长群落是一个新名词,创造这个新名词的动机来自于为本书的写作开辟一个研究假设的需要。笔者发现,"校长群落"这一概念具备足够的解释力来统领要写到的校长、教师、学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现存问题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群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并探讨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即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苗木产业;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适当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绿地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的适宜栖息地。  相似文献   

14.
以大学教材中"群落"一节内容为素材,依据高中"群落"考点内容命制一道原创试题,结合试题测试后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修改和反思,为原创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5):141-142
5E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由引入、探究、解释、精致和评价这5个教学环节组成的。以"群落的结构"的概念建构为案例,阐述5E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为干扰对福建建瓯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干扰是引起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主要因素.以位于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C)和地处同镇,光照、降雨、土壤、气温等自然环境因子基本一致,但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两处常绿阔叶林(人为干扰群落,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市常绿阔叶林群落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群落垂直空间结构方面,人为干扰主要破坏了群落垂直结构的上层,进而导致整个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对群落水平结构的分析表明,经过封山育林,D群落正向C群落演替.以米槠(Castanopsis cariesii)种群为代表对建瓯常绿阔叶林在人为干扰下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两群落米槠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且各项聚集强度指数无显著差异.虽然D群落中米槠重要值相对较低,在人为砍伐后的群落恢复过程中,由于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根桩萌蘖能力,从而仍具有较高的聚集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玉米种衣剂包衣田,氧化乐果喷药田,对照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和演替。结果表明:包衣田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保护了天敌,对昆虫群落起到了双向调节作用,喷药田对昆虫群落的破坏性很大,导致了中后期害虫的再猖獗,对照田昆虫群落结构较稳定,但主要害虫的发生仍然较重。这为玉米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珍稀濒危植物.本文分析、研究了江西白豆杉地理分布以及井冈山白豆杉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Ⅰ)白豆杉在江西主要分布于三清山、井冈山、武功山、遂川南风面、上犹五指峰、德兴、玉山等山区的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顶、悬崖或陡坡天然林中;呈现出"微间断分布"的特点;(Ⅱ)白豆杉多分布于高海拔、低温、高湿的山顶矮林地貌,其生物学习性为耐寒喜湿,并且群落结构单一,常混生或伴生于亚热带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Ⅲ)井冈山的白豆杉群落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具自我维持、发展的生态系统机制,保护策略以就地保护为主,减少人工干扰.  相似文献   

19.
种群和群落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相关的高考试题在各地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这部分的常考考点有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数学模型,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等.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原菌在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病原菌群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了原位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4个氮添加梯度。2021年7月,采集了土壤、植物根系和叶片样品。利用16SrRNA和18SrRNA测序技术,探讨氮添加对土壤和植物共生病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叶片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病原菌多样性;氮添加引起根际和根系内生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未显著改变土壤、根系和叶片细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NO-3-N、MBN和MBC是影响土壤和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氮添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和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