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学生的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中学生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再是一件遮遮掩掩的事,所以中学生的早恋现象频发。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正因为是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在不适合的年龄阶段做不该做的事,所以早恋一直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密切关注的"大事儿"。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中职升学压力不大,课余时间较多,中职生的早恋现象较为普遍。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需要中职班主任对早恋有科学的认知,对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一、"早恋"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更愿意用一些中性词来定义"早恋"这一现象,例如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青少年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又或者我们有时候用"交往过密"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徐伟铭 《教师》2014,(19):24-27
正国内一直都将中学生时期的恋爱称为"早恋"并视作洪水猛兽,不仅家长阻止,学校强制禁止,同时也要求老师进行一定的干涉疏导。目前国内对于中学生是否拥有自主恋爱的权利和能力、成人如何对中学生恋爱问题进行干涉的讨论很多,但常只是在一些个案及浅层次进行讨论,从伦理学角度去探讨教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中学生早恋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早恋在中学校园早已是一个不再神秘的话题。中学生头脑、心志都还尚未成熟,并且这个阶段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过早的踏入一段恋情只会让他们分心,无心学习,同时对于如何处理恋爱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他们也并不知晓,因此,早恋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并不明智并且应该杜绝的。本文将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展开分析,探讨中学生早恋可能存在的危害,并且有针对性的找到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记者:您好,闵老师。在欧美国家,中学生已是避孕药具的消费者,他们强调尊重人的性权利,十几岁谈恋爱以至于发生性行为,社会舆论是宽容的。而在中国“早恋…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8.
<正>"早恋"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迄今为止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闵乐夫认为"早恋"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性交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评式的定性表述,概念本身就表明倾向是错的。其实,早恋可能是学习的阻力,也可能是学习的动力。因此,他主张使用"中学生恋爱"这个中性概念。但中学生早恋确实危害很大。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学习大量知识,丰富自我,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陷入早恋的学生精  相似文献   

9.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早恋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尽管国家并无关于恋爱年龄的具体规定,但人们习惯以下述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如用以上两个标准进行判断,则中学生进行的恋爱,都可以叫做“早恋”。有研究认为,中学生的“早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这些人大多是初中学生中年龄较小  相似文献   

10.
所谓早恋,即过早的恋爱,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如果对策乏力,治理不当,就有继续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早恋一般是指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进人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日趋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极可能导致他们恋爱行为的产生。我们既不认为中学生早恋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也不承认中学生早恋是完全合理的表现。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当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时,往往会忽视或否认因早恋带来的自身危害.那么中学生早恋会带来哪些自身危害呢?  相似文献   

12.
尽管大家都觉得"早恋"这个词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恋爱",很多人还是习惯称之为"早恋",意思是说还没到它该来的时候,它就来了。可是,不管你怎样看待它,怎样称呼它,它还是会来,这是外力无法控制的,况且,它也不应该被外力控制。那么,作为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恋爱"这件事,您是怎样想的?如果您的学生"恋爱"了,您又会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中学生早恋的教育策略戴斌荣早恋系指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尽管国家并无关于“恋爱年龄”的具体规定,但人们在习惯上却以下述两条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主程度,一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按此标准衡量,中学生间的恋爱,都...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早恋是常见现象,作为班主任如何因势利导?本文通过一个中学生恋爱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引导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分析教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待中学生恋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已成了家长及教师普遍关注及担忧的一个社会问题。有些家长及教师对中学生的恋爱一概采取禁止的态度。一旦发现,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有些则对他们的恋爱漠然置之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做的结果并未使中学生的早恋之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早恋一直是让学校头疼家长心烦的问题。现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时间的提前以及当今影视、小说、网络、广告中情爱元素的增加,刺激了一些青少年品尝恋爱的欲望,也使学生早恋的问题更为凸显。由于早恋既会影响当事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会转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班级的学习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早恋”是人们谈论青少年时的主要议题之一,不少人认为中学生早恋现象极为普遍,甚至谈虎色变,这使得不少学校和家长日益担扰。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中学生早恋决非普遍。恋爱是男女双方相互间在感情交流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行为活动,它包含着男女双方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真态度。而中学男女生间的频繁交往大体都未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林文斌 《考试周刊》2015,(24):171+126
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在中国,早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以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早恋是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作为普高的班主任,最头疼、最棘手的班级管理问题莫过于学生的早恋问题。本文对高中生早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判断可谓是众口一词的——“今日的中学校园里,确实的、大量的、严重的存在着中学生早恋现象。”对此笔者大不以为然。草就本文,权作一家之言。一、中学生在早恋吗为了谋求共识,让我们首先界定“早恋”的含义。“早恋”一词有明显的认知评判倾向,即“为时尚早的恋爱”。无论早恋是有怎样的特殊性,它应该是有爱情活动的“五大特点”——自主性,对等性,排他性,持久性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据调查,一般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早恋现象,有的班级存在早恋倾向的同学多达十几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怎样帮助中学生平稳度过情感的"危险区"?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疏导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一、关注中学生的"青春现象",尊重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花样年华,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年龄段。十多岁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成人感的加强和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向往异性是正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