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语频频出现于媒体从业人员之间,反映出对这一做法的高度重视。广义的新闻策划可以是和新闻媒体的这个活动相关的一切策划活动的总称,而狭义的新闻策划则只能是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策划的概括。按照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应为:“新闻策划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过程的谋划和设计。”一个出色的新闻策划可以拓宽报道视野,将表象化的新闻采写向纵深推进,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受众希望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在报道效果上出新、出彩。 直线推进 将报道做深 进入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同业竞争日…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及时播报突发性事件对吸引观众、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否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成功的报道,也是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高度使命感、政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和敬业精神的综合考验。突发性事件新闻在媒体报道中具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认真搞好。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和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近年来民生新闻风生水起并成为平面媒体体现民生视角与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平台。各新闻媒体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上投入重兵,在民生新闻的挖掘和表  相似文献   

5.
如今,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日益为新闻媒体所重视,然而,媒体和媒体的从业人员如何正确进行新闻传播的策划,防止沾上“铜臭”,防止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防止成为私人或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是值得深思的严峻课题。8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第6版以《锤子背后有阴影》为题,报道了上海警方破获全国首起损害商品信誉案。看到这篇报道,作者想起,在3月中旬见到的南京某报关于“连云港黄海度假村因所购空调有质量问题,投诉无门,砸毁上海‘双菱’空调”的报道。当时该报策划的报道是:一名壮汉手持铁锤、猛砸地上的一台空调;一边空调主人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得媒体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升高,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当前媒体新闻记者采用的主要方式。深度报道最为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更真实的情况,也能让媒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深度报道还要求记者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新闻进行更深层次的报道。本文主要将对现代的深度报道与新闻记者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对中国各界来说都无疑是一件盛事,同样,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又是难得的一次大显身手的绝好时机。如何在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中最大限度地彰显自身的实力与特色,于林立之媒体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受众最大程度的认可,便成为了各家媒体竞逐的焦点,这也成为了对媒体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在这次报道中,各家媒体蜂拥而上,使尽浑身解数,力求报道上的突破,而作为影响了京城几代人成长的北京晚报,在此次报道中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下面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只要留心一下众多新闻媒体就可以发现,许多事实都可能被各家媒体同时或先后报道。再留心一下这些被共同报道的新闻,更可能发现它们往往就像一篇大同小异的通稿,有时仿佛出自一人之手,让人不得不惊叹新闻操作层面的标准化程度之高。然而,这种严重同质化的新闻报道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早已成为各家媒体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固然很多,笔者感到,换位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每次突发事件,都是对新闻媒体的检验。在地震类新闻报道中,新闻失衡现象严重,有几点消极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新闻关注对象的片面性,新闻伦理的底线容易突破,主要表现为报道对象偏失,救援报道比灾情信息更重要、再次伤害现象;二是新闻职业规范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错报现象依然存在。文章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在理念上和操作上被新闻工作者坚守下去。  相似文献   

10.
李广义 《青年记者》2009,(18):79-7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利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关注民众生计的一种报道方式。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报道重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络,民生报道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11.
新闻煽情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争论长期存在。但是在各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中,煽情的手法却常常被借鉴、运用。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为读者观众津津乐道的典型报道、好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报道,往往蕴含着浓郁的人情昧。当然,这种新闻煽情报道模式与学界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思想大相悖逆,但是却为社会大众包括一些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广泛接受,渐成风格,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2.
刘广亮 《新闻世界》2013,(12):156-157
雅安地震当天,雅安电视台女主持人陈莹的一张穿婚纱出镜的照片引发关注。不论她的行为是否存在炒作的意图,在天灾面前穿着婚纱报道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在某一个程度上她的确也"红"了。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用如此手段吸引目光是否有违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最近的定西地震,媒体对定西地震的媒介态度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中西方新闻媒体在突发性报道中做出的反应以及报道的异同,更是我国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14.
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的格局之下,以及现代人们对于新闻报道要具有更加深刻性和思考性的要求下,深度报道不仅仅成为了传统媒体——报纸体现其格调和品质的有力武器,也逐渐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阶梯之一。然而,在这个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报道背景之下,灾难性报道以其最大特点"突发性",一旦发生,必然会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因此,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准确有效工作,成为了新闻媒体不能逃避的话题。本文首先是对国内灾难性报道的现状进行粗略研究,力图能把我国主流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其次是以《南方周末》为例选取两至三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媒体具体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来用事实说话;接着是通过对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分析,概括说明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特点及趋势;最后是引申出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展望,寻求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生机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能预料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个别媒体存在着缺失人文关怀精神、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对受灾人员造成新的伤害。本文从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讨论了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应注重人文关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往往是客观事物急剧变动的一种状态,其因时效性更强而备受新闻媒体重视和关注。《长沙晚报》注重从突发新闻事件中发现与挖掘重大典型报道,抓出了三个中国新闻奖。本文就在突发新闻中发现与挖掘重大典型报道的实践和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志 《当代传播》2011,(4):113-114
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侵权的表现形式之一隐私权入手,对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行为的特点、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的各种表现,以及电视暗访与侵害隐私权的不同,提出改进方法,减少报道内容失实;坚持角色本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加快新闻立法,完善和健全新闻法律制度,以期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侵权风险防范警示和启发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争新闻摄影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整个伊战期间,我每天都非常关注新华社编发的所有伊拉克战争的新闻照片。这些新闻照片,估计大多来自与新华社交换的美、英、法等西方新闻媒体。我使用的电脑因为保密的原因不能上互联网,所以无从看到更多的其它渠道有关伊战的相关图片。但是,仅从新华社所发和国内新闻媒体所刊用的伊战新闻图片,我们也可以从现代战争摄影报道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启示之一:关注人类命运,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战争新闻摄影永恒的主题。尽管美英对新闻媒体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封杀来自海湾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国…  相似文献   

19.
张文菁 《新闻界》2001,(6):51-51
民航业多年以来一直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民航企业的一名宣传干部,如何通过媒体架起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桥梁,捕捉好企业内的新闻热点,使社会更好地了解民航、理解民航,一直是我努力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课题。所谓新闻热点,就是指具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上海航空公司创立于1985年,上航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从此开始了投资多元化的历史。由于她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开创性”,成立伊始就成为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上航又在民航界一片“冰美人”的感叹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新闻媒体是否能适应新的时代环境,是否能在融媒体时代获得改革或发展的机会是媒体人一直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媒体市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新闻行业"未变"的部分,能够促进现代新闻传播者以更加平和、冷静与成熟的态度对待媒介变革带来的环境变化。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变与不变仍然值得关注,这集中体现在新闻媒体根本使命与核心价值功能未变,新闻学价值判断与技巧未变,新闻内容的核心地位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