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我们常常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学生徒手操练习时,都是教师示范并带领学生练习的。而实际上,学生进入高中和大学后,已经初步掌握了较多的徒手操知识和技能,如果将这些徒手操串编成套使用,即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果。配套使用徒手操的方法,是根据学期教材的内容,在每个教学单元里串编一、二套徒手操,相对给予固定,每个教学单元的首次课由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后次课依次采取由体育委员领做、分组轮流领做、学生独立完成的方法。在组织学生徒手操练习时,不再需要教师重复示范讲…  相似文献   

2.
<正> 单人的一般性徒手操,是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多数教师都习惯于采用定位法,总是让学生站在那儿做,千篇一律,学生容易厌倦,神经系统不容易兴奋起来,练习效果很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摸索,改进徒手操的练习方法,除了增加手臂、躯干的动作变化外,还大量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动作,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我们采用的单人徒手操练习中的腿部动作系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侧手翻是技巧运动中的基本动作,也是连接一些难度动作的基础动作。如侧手翻向内转体90°接(后手翻、团身后空翻、直体后空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等等)。变化练习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熟练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推摆速度,培养学生的动作连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多年来在体操教学中运用的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的编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体育教学中,徒手操、轻器械操是最常用多见的练习内容和教学手段之一。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增强肌肉力量,陶冶美的情操,发展协调性、柔韧性、节奏感、韵律感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中,徒手操、轻器械操在动作设计和创编上应根据课的内容、练习目的、练习效果,合理、有效地进行组合,编排出节奏流畅、造型优美、动  相似文献   

5.
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是一对动态平衡的关系,跳远成绩的提高是原来平衡的打破,新的平衡的建立。针对起跳过程中几个角度的研究,学者们分别有以下研究:1·着地角、蹬地角的适宜与否,反映了运动员踏板技术的好坏,可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确定合适的着地角;扇面角的转化时机应在重心投影点之前;起跳时的髋关节的角度为165°~170°,膝关节的角度为175°~178°,小腿与地面夹角约为65°左右,随着跳远成绩的提高,起跳腿攻板的主动性也相应提高,着地角增加达到65°~70°,两大腿的夹角减少到38°~32°,上体角度为90°~107°,有助于攻板的积极性。2·中国跳…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质疑有多种类型,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两种质疑方法,即“引导质疑”和“自练质疑”。这两种质疑方法在教学工作中用得较多。一、引导质疑1.引导质疑具有启发性。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问题设置好,课堂上适时提问,如在跑步教学中间:腿后蹬为什么要折叠后前摆,在跳远中腾起角度为什么不是45°,而是18°~24°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在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练习中,受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给学习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到练习兴趣和技术动作的正常学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教学中易犯的错  相似文献   

8.
在短路的身体素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因为柔韧性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短路运动员要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时两腿的夹角。有资料表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大腿间的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厘米。因此,加强柔韧性练习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练习方法为拉伸法,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伸法又都可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练习形式。在运用拉伸法发展柔韧素质时,要掌握好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  相似文献   

9.
一、原地摆臂 (一)作用: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摆臂技术。 (二)技术要求:两臂屈肘前后摆动,臂弯屈约成90°,前摆手至下颌水平位置,不超过身体中线。后摆肘稍向外,两眼平视, 肩部放松,两臂屈肘以肩为轴前后摆动。 (三)练习方法:采用口令或节拍练习,每组练习时间在20-30 分钟之间,也可手持较轻器械做以上练习。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体操普修课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列队形的练习与编排、创编徒手操、自编徒手操教学、竞技体操动作教学4个部分,并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内容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旨在为高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初学推铅球的学生常常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这种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推铅球的发力概念不清。2.身体素质差,掌握不了正确的技术。3.思想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失调。笔者就投掷过程中存在的上、下肢和腰、背用力不协调,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一、做最后用力预备姿势的练习练习者左右分腿站立,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右手置球于颈部,左臂在体前上方微微弯屈。接着,上体扭转90°,以背对投掷方向。右腿弯屈,使全身重量落在右腿上。二、做原地推铅球练习  相似文献   

12.
朱海莲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2):33-34,37
创编徒手操是每位体育教师必备的一种基本教学能力,这种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最经常、最广泛地被应用。根据徒手操项目特点提出了创编的目的性、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等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徒手操的创编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跳跃练习 (一)深蹲跳 两脚平行稍开立,下蹲时膝角小于90°,垂直向上跳起。上体保持正直。 练习6— 10次×3—4组 可负杠铃、壶铃,练习次数与所负重量成反比。 (二)半蹲跳 两脚平行稍开立,下蹲时膝角大于90°,垂直向上跳起。上体保持直立。 练习5-20次×3-4组 可负杠铃、壶铃,练习次数与所负重量成反比。还可以两次轻跳接一次重跳。 (三)弓箭步跳 预备姿势呈弓箭步,跳起后两腿交换,上体保持正直。 练习15-20次×3—4组 可负杠铃、沙袋进行练习。 (四)跨步多级跳 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有力地向前…  相似文献   

14.
<正> 推铅球时,出手角度过小,是常见的错误动作,也是教学中不太容易解决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们作了一些探索,现从技术教学的角度谈一点体会。一、出手角度以多少为宜理想的出手角度,一般都认为是40°—42°,但我们发现一些个子和力气较小、铅球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出手角度比40°还小一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一动作的设计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是国际体联用中国运动员李宁的名子命名的D组动作,称之为“双杠李宁”。多数运动员在完成这个高难动作时,采用依次换手的方法。而武汉体院竞技体校运动员丁崎完成这个动作时,采用了跳转的方法,即大回环跳起来转体90°右臂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再转体90°左手支撑右杠,完成180°的转体,动作完成得轻松、潇洒、优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想,当运动员右手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时,继续转体180°左手  相似文献   

16.
<正> 体操棒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训练有良好的效果。由于这套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练起来活泼有趣,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现将具体练习介绍如下: 一、转扶:将体操棒直立在地上,听到口令后立即放手松棒,在原地快速转体360°或720°后扶住体操棒,棒如倒地为失败,此练习目的是提高转体的速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练习目标:发展腹部肌肉和下肢肌肉力量。 运动员围成一圈,各队员间相隔三英尺[约1米],仰卧顺势屈膝举腿,大腿与地面进攻线保持90°,每位队员手持一球,在完成仰卧起坐的同时,进行顺时针的传递球动作。每完成20次,间歇45~60秒,再继续下一组重复练习。要 点:各组间按规定要求完成多组仰卧起坐练习(如身体两头起或并排仰卧传递球)仪器和人员配备:六名运动员以上,每人持一球。特殊的排球身体训练模式之仰卧起坐练习@斯凯特和迈克·林恩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多次不十分合适的"集合"集合是体育教学的常用术语,也是每堂课开始和结束都必须进行的常规程序。集合和分散是学生进行练习和活动的两个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全班集体的行动出现在队列、队形和各类徒手操的练习,而在主教材的传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 处于经期的女生,其生理及心理都较平常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应掌握一些有关女生经期的基本知识,对处于经期阶段上体育课的学生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我认为,教师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若处于经期的学生人数较少,那么在进行如队列练习、徒手操等一般负荷的教学时,可安排她们与大家一起练习。但在进行较大负荷的练习时,则应安排她们适当见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奇偶数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一、奇偶数在徒手操练习中的运用在做徒手操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运用奇偶数。以四列横队为例,教师可要求第一和第三个八拍由奇数列做,第二和第四个八拍由偶数列做,这样做起来波浪起伏,使学生感到很有新意。二、奇偶数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为了增强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及其心理稳定性,可以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号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当听到信号“各就位”时,全组都走到起跑线前,做起跑动作:“预备”时提臀,但最后以老师所叫的数字代替“跑”的信号。当喊某一个奇数时,所有奇数都跑出去,偶数不准跑,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