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干任 《出版参考》2006,(11S):26-26
2001年日本人小林一博推出《出版大崩坏》,预言日本出版衰退。此书跨海来台,同样引起台湾出版界的关切。数年来,台湾仿佛中了魔咒,也走上出版大崩坏之路,而且越演越烈,到今年上半年,新书销售量比去年减少了五成,退书率节节上升,出版上游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告别幸福时代——《出版大崩溃》读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小林一博的这本书,上海三联版书名为《出版大崩溃》,此前台湾尖端版书名为《日本出版大崩坏!?》。台湾版的书名似乎更贴切一点儿,事实上日本出版远未崩溃,单从《日本出版大崩坏!?》这本严肃而忠言逆耳的专业读物能卖一百万本这一点,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重读此书,我的思绪不再停留在日本,有点浮想联翩。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纵深  相似文献   

3.
2001年,台湾总体经济一蹶不振,随之而来的高失业率、负经济增长率,使出版业受到波及,退书率居高不下,获利率大幅下降,有业者以“四季如冬”来形容不景气的环境。去年10月日本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坏?!》推出后,也令先天体质欠佳的台湾出版界反思:台湾出版界的风暴是否正在形成?应该如何调应?  相似文献   

4.
黄荣华 《出版参考》2015,(20):24-26
2004年,台湾业者争论出版进入完全大崩坏;2006年,台湾出版产值为580多亿元台币;2014年,台湾出版产值只剩下280多亿元台币,但这还不是最惨的;2015年1-3月,台湾出版产值比去年同期衰退了30%以上.这些数字令台湾出版业者惊心动魄.从各地的数据来看,大都没有像台湾衰退得如此严重,而台湾出版业者原以为数字出版能够填补失去的业绩,却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去甚远.根据笔者的调查,台湾数字出版繁体字书的产值,大约在5亿元台币以下,占出版产值不到2%,同欧美动辄40%产值的状况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出版大崩坏》一书深入探讨了日本泡沫经济后出版产业行之有年的运作模式所暴露的问题。这本书已成为海峡两岸出版人热烈讨论的行业专书,尤其发展模式与日本近似的台湾出版业,在景气的低潮形势下,相继爆发新学友书局、锦绣文化企业、光复书局等知名出版业者受到财务危机的重创,东方出版社和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不论从规模还是品种来看都以大众出版为主导,著名的讲谈社、角川书店和小学馆都是大众出版社。因此,日本出版业的“大崩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大众出版业的“大崩坏”。在连续负增长的日本出版业中,仅有杂志一枝独秀,仍然维持着壮大的规模,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出版社都是以杂志为基础、以杂志为主要创收来源的。过分娱乐化的出版结构,使得大众娱乐出版极度发达。出版娱乐化导致了漫画泛滥,但漫画这种边缘形式很容易被其他娱乐形式取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出版业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从1997年起更是连续4年负增长,每年约1000家书店停业倒闭,90年代以来约有1万多家中小出版企业从市场上消失。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惊呼:出版大崩溃的迹像已经呈现!在最近出版的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坏》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丁园园 《出版参考》2016,(10):31-34
2016年2月台湾图书馆发布了《“滑世代”后的新书出版样貌——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现况及其趋势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10年来首度跌破4万种,创下10年来最低;电子书出版虽增长31%,但在整个图书出版业中的比重非常低,“滑世代”的来临并未让电子书出版成为主流.调查显示,中国台湾地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2本书,远低于韩国10.8本、法国10本、日本8.4本.  相似文献   

9.
1990年,由日本东贩与台湾当地法人共同融资在台湾创建台湾东贩出版社。10年后,台湾东贩出版社又变更为东贩100%独资经营。 台湾东贩出版社创业10年来,以翻译出版日本漫画出版物、传播日本漫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对50年来台湾图书出版史的主要方面进行梳理,概括分析了出版成就及出版特色,并展望其在“大中华”出版环境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统计,大陆一年出版的书种有16万,台湾则有4万之多,分占华文书籍世界繁简体字两种出版品的主导位置。在两岸交流越趋频繁的今日,台湾出版界的信息动态也可说与大陆的出版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在这新旧年交替之际,且让我们来回顾台湾2002年一年来与出版相关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从二战前的出版强国,到二战后的出版大国,日本出版一直是世界出版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出版大国日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书业危机.其突出表现为,自1996年开始,出版产值呈现出了"十年九降"的大滑坡.  相似文献   

13.
日本出版业的金色年华现在说起采已是昨日黄花,其实,屈指数来,也不过四五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是日本出版界发展的巅峰时代,那时,共有7000多家出版社,两万几千家书店,而像东贩、日贩这类负责书籍流通业务的大型中盘公司也有数十家,还有与出版相关的企业,如制稿公司、设计公司、核对公司等不下两千多家,印刷厂、制版厂、运输业、仓库业也跟进迅速发展,然而,在那个竞争和发展那么热闹的年代,谁会想到,形势会发生逆转,日本出版界突然进入了一场被小林一博称为"大崩坏"的风暴中,从1997年起,日本出版业界的营业额就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大量的退书,每年约有一千家的书店停业倒闭,而发行商方面,许多大城市如东京、大阪的老店也都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大发行商日贩的营运出现严重的赤字.  相似文献   

14.
据台湾有关媒体报道,台湾一个有着50年出版历史,曾经是中国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最大书店的“台湾书店”,在台湾放开对出版业的多元竞争后,将被迫裁并,明年该书店要走入历史。 报道说,在台湾,50年来几乎没有人没用过“台湾书店”的教科书,但这个伴陪着一批批台湾中小学年成长的台湾最大书店,明年底将完全退出一般教科书出版及印刷市场,裁并并入台湾有关教育当局所属的教育研究院。 据报道,裁并该书店的原因,主要是近年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市场陆续开放、采用民间审定版,就连台  相似文献   

15.
《日军对华作战纪要》中文版在台问世解路英今年是我国对日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目前在台湾以中文出版了,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日军对华作战纪要》。该书由日本朝云社于1979年出版,原书全名叫《大本营海军部大东亚战争开战经纬》。台湾在19...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出版大崩溃>讲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出版行业的销售额开始描绘出完全下降的曲线,整个出版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有研究报告表明,原因之一是出版社的泡沫路线,主要体现在出书太滥.上世纪70年代,新书出版品种数每年平均2万种左右,后突破了6万种大关,年出版数量超过65000种,每天出版的新杂志接近200种.把新书和新杂志加在一起,平均每天出版250种.笼统来算,图书、杂志年发行共60亿册,但是,其结局却是有20亿册要作为退货返回来,且多数被化浆处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7.
台湾金石堂书店根据对台湾年度出版要闻进行的系统统计,于最近评选出台湾93年度十大出版新闻。这十大新闻依次如下: 1.《柏杨版资治通鉴》竣工,畅销海内外。 2.周玉蔻引领人物传记热到最高点。 3.大陆政治性书籍打破出版禁忌纷纷在台上市。 4.“谈笑书声”为读书节目开创新里程碑。 5.美国通俗流行小说大畅销。 6.日本漫画、杂志横扫书市。 7.连锁书店迈入国际化的具体表现——金石堂加拿大分店做先锋。  相似文献   

18.
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对台湾出版业一年来的情况进行汇总梳理,2014年也不例外,在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2014年的台湾出版业总体与时代发展相呼应. 大数据热浪席卷台湾 2014年台湾最大的两件事情,就是上半年的太阳花学运以及下半年爆发的食品安全风暴.阅读市场也因为学运与食品安全议题发酵,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出版业的"大崩溃"现象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强烈关注。但是从笔者看到的反思与探讨日本出版"大崩溃"的文章来看,虽有不少启迪,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没有说到"根子"上。日本出版学者小林一博所著《出版大崩溃》尽管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出版"大崩溃"的种种风景,对许多具体而微的方面作了叙述,甚至令人看到了诸多典型而生动的细节,但是综观起来,加上我国学者的反思与探讨,归结为一句话,还是令人不得正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