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反义类聚(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双方是在意义上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聚合体,如果从更高层次看,它们是以"同"为前提或基础的.譬如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在音节数量、色彩意义、语法类别、语法功能、语法结构、语法单位层级、对举使用时的语境、词汇系统等方面都有"同"的因素.更何况,从语源上考察,有些反义词是同源词;从词汇系统中考察,有"正反同词"现象;从语用上考察,有语言义相反、语用义相同的言语现象.因此,反义类聚也就成了同义集合.由此还可推演出这样一个论断:凡是同类的对象在某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意义",就此而言,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类聚都可看作同义手段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3.
在反义词聚中,对立双方是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同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之间的对立.这两个义项相对于他们各自的词来说,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引申义.因此,在反义词聚中就形成了本义与本义相对、本义与引申义相对、引申义与引申义相对等不同的形式.通过探讨反义词中词的义项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以及引申义在词的引申义列中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深刻体察构成反义词聚的词的意义流变,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10,(6):53-53
问:我对找反义词常常感到困难,不是找不出来就是找错,请帮助分析。答:首先请您注意,反义词的特点是“异中有同”。所谓“异”,是指一组反义词意义相反;所谓“同”,  相似文献   

5.
姜有荣  张海法 《高中生》2012,(21):14-1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相似文献   

6.
反义词是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词。根据意义和用法,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而意义具有程度差异的相对反义词,其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对等。一组反义词中,程度高的那个词外延较大,在一定场合可以概括程度低的词的意义,既表示其本义,又表示相反的意义,产生了正反同词的合义现象,使对立中和以至消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同"与"异",要化"同"为"异",要"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8.
词趣     
甲我发现汉语中的词语很有趣,有些词能拆能拼。乙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甲可以呀!比如说"增"的反义词是"减","大"的反义词是"小",合起来"增大"的反义词就是"减小"。再如,"高大"的反义词是"矮小"。乙照你这么说,"先进"的反义词就是"后出"啦!  相似文献   

9.
"同课异构"也好,"异课同构"也罢,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两个问题是,何为"课",何为"构"?为什么要进行"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活动,既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共探规律,实现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各显本领、各展所长;让教学异彩纷呈,方式多样.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念歪了经,或盲目求"异",或为"异"而"异",或重"同"轻"异",或独自求"异",等等.这些作法都使"同课异构"走入误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辅车相依"中"辅车"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概言之,无非是"车之一物与车"和"面颊与牙床骨"的不同.这两种解释都可说明"辅车相依"的比喻义,但到底哪种说解更正确,更符合历史原义?"辅车相依"中"辅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对现存典籍及以前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辅"就是大车载物时两旁的挡板,"车"就是古代用来运物的大车.  相似文献   

12.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诗歌鉴赏的要点是对诗"意"的把握,对诗"意"的解读除了要打通阅读经验与诗歌内容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充分尊重诗歌的"言"、"义"、"象"、"意"四层结构和"言"、"音"、"意"三层结构的双重召唤结构这一个性特征。这一个性规定了在文本解读的整体意识下其解读的一般流程:看看,定"调";读读,明"义";想象,造"象";读、悟,解"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以往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理解力、联想想象力、感受力、直觉力等多种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读"是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焉"字在古书训诂中解作"于是"或"于+宾";古籍异文中"焉"与"于是"相当;"焉"与"于是"对文、互文;焉字在语法意义上与"之"或相当于"之"的代词完全不同,而同于"于+宾";此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动词,既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又有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后面加"之"或加"焉"词义不同;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焉"可以做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用.  相似文献   

16.
正确运用反义词,能收到鲜明准确表情达意、抒发强烈感情的重要作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因不注意反义词的区别和界定,降低了语言表达效果。因此,从语汇角度总结反义词运用的要领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8.
“疾、病”二词尽管产生时代不同,但在“疾病、生病”义上却是一对同义词。古汉语界现在仍然还流行着“疾”轻“病”重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对前人注释语的一种误解。通过对中土传统文献、训诂专著、医学文献、佛经文献的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疾”和“病”并无轻重之别,“疾”不仅表小病,也可表重病;而“病”不仅表重病,亦可表小病。两词不仅散用无异,对文也无别。  相似文献   

19.
言语反义词是语言交际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将两个不具反义关系的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或对其词义加以引申或比喻,使其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不仅可以突显其对立关系,而且能使语言获得形象、生动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释儒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儒义为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柔代表了谦逊,无私的美德。秦汉时代称儒生为术士,术指道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