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1,(25):25-25
张华在2011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撰文认为,取舍是教师施教的一门艺术,解决语文教材的取舍要做到以下四点:①捕捉文本亮点,寻求教学突破口。每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情感价值、语言风格、探究空间等不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捕捉文本的亮点,从而寻求到最佳教学点来展开教学,发挥文本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地引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欣赏体验,真正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目标设定再精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曾水浪 《考试周刊》2011,(44):54-55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感的载体,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感知、理解、评价、创获,都依赖文本。教师个性解读关系着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师生通过观照文本及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实现教材的知识架构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在把握、内化文本原初内在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共同建构起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与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契机。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而完全忽视了文本作为教材的确定的意义,盲目探究教材文本意义的生成,致使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缺失了“语文状态”,学生也缺乏对文本真正的感同身受,进入不了文本所描绘的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依托文本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语文教师教授教材文本是为了要超越教材,教师和学生必须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感悟和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物化升华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是语文教师早就秉持的教学理念.可是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于学生生活的.这时,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周宏 《中学文科》2006,(2):45-45
有人批评我们语文教师把鲜活的语文课给上死了,窒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篇富有丰富情感的文章,对此,我在教学中探索了这样的一条路子:即以朗读为主线,从情感的共鸣中找到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切入点,领会文章,激发其学习兴趣。现试以《枣核》(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一文的教学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2.
刘艳云 《教师》2011,(7):44-44
文本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研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新课改倡导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经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共鸣,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态度、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3.
金红 《考试周刊》2008,(49):34-34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在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等方面做到常变常新,就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地引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走进文本,品读感悟,使他们真正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小音乐家扬科》一  相似文献   

15.
《文山学院学报》2014,(1):114-117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有效达到的关键。以语文教材中贾平凹《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为例作探析,从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等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6.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读者个体的再创作过程.文本本身具有的潜在性与多元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但片面强调"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致使语文教学走向盲目化、浅薄化,既不能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尊重作者,精研文本,读懂本意,是多元解读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讲解.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的沟通、合作、对话。它既是语言外壳的对白,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产生认知趋同、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能、情等层面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07,(12S):40-44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总是直接或间接传达出作者与编者的价值取向,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是一段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体察,达到与作者、编者共鸣的情感历程。 2007年江苏省级赛课活动中,获得了特等奖的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一课引发了众多教师对于如何利用课程资源适度拓展情感教学目标这一话题的讨论。以此次争执为契机,本期反思录带来的是:如何渗透新一轮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新理念,在语文课堂上达到认知与情感教学目标同步推行、落实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重视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地引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欣赏体验,真正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要能够从专业阅读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关注文本自身的价值,更要聚焦文本的教学价值.文章以《散步》为例,分析了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如何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和教学价值.语文教师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