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合认知理论和系统控制理论,构造了一种面向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观测分析模型,建立了对平面向量概念体系的理解进行实证研究的观测分析流程.通过对平面向量概念理解差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数学概念学习中的理解差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概念模板差错,另一类是认知过程差错.基于观测分析,提出了改进设想:概念的表述;在练习中理解;重视教学的整体性;加强相关学科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的表征、获得、理解、掌握以及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分析、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数学概念学习作了评析,并在数学概念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教学策略、函数概念等方面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种子,所有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概念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需要引发学生深度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基础性教学中建构,借助结构化的材料,对概念进行多元表征,经历概念从过程到结构的理解;在支持性教学中应用,借助原型和变式,纠正概念的认知偏差,经历概念的多重建构、解构和重构;在整合性教学中联通,建立概念网络节点的联系,实现大单元的网络建构。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概念表征是重要的环节.数学概念表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完整性.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表象习惯以“标准图”、“原形”或“样例”,且常常只停留在低级层面.个体对概念的表征过度依赖表象表征和概念表征不能上升到图式阶段,造成对概念掌握和运用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对数学概念学习中概念表征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概念表征是重要的环节.数学概念表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完整性.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表象习惯以“标准图”、“原形”或“样例”,且常常只停留在低级层面.个体对概念的表征过度依赖表象表征和概念表征不能上升到图式阶段,造成对概念掌握和运用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直接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很困难的,用数学概念的多元表征学习数学概念是一种新理念和策略.就概念学习过程的认知负荷而言,高低水平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就概念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而言,高水平学生显著好于低水平学生.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方式是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显著因素;与静态组比较,动态组的教学设计方式更能改善学生的认知负荷和理解成绩,且动态书面组的教学设计方式最有利于高水平学生学习,动态教师组的教学设计方式最有利于低水平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数学逻辑的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本文在总结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存在忽视概念的发展性、死记硬背概念、用图象替代概念理解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概念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重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表征,而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大部分是以概念意象来定义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概念意向对促进学生意义理解的功能,通过多向化分析、多元化表征、多维度联系等实践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概念理解,重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表征。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概念意象来定义的。教师应充分重视概念意象对促进学生意义理解的功能,通过多向化厘析、多元化表征、多维度联结等实践策略,引领学生优化、精化、深化概念意象,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意义理解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或思维受阻等,归根结蒂的原因还是对数学概念没有理解透彻和掌握.由此可见,数学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但概念学习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审视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教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问题是数学学习理论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就刻划数学概念理解的重要概念——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和数学概念理解的认知基础进行分析,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wo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understanding static mathematical concepts (basic and more advanced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terms of fictive motions or motion even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cepts. It is suggested that at least two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is enhancing process. The first mechanism enables us to employ both the motor system and the visual system as two contributing cognitive resources to process the static concept. When one representation of a mathematical concept is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representation, there is a shift in the mode of processing. This shift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of employing new cognitive resources such as the motor and visual systems. The second mechanism, which is a special form of mental simulation, enables us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the static concept, which, in turn, makes it easier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tatic concept.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采用问卷测查法,考察了3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果表明,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非专家教师相比,专家教师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包括深层的概念理解与结构化的知识组织。专家教师倾向于用“问题解决”的观点看待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非专家教师则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的APOS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他将数学概念的建构分为Action、Process、Object、Scheme四个阶段.在对该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认知的心理特点,对化工专业高等数学概念的教学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作了探索,使学生主动建构其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学理解说及其理论与课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数学理解,学者们提出三种观点:一是网络联系说,即理解是表征网络的生成;二是表征转化说,即理解是实现表征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表征之间的联系;三是类型层次说,即理解有直观理解、程序理解、抽象理解和形式理解等类型层次。这三种观点都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表征理论,都认为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行进过程。数学理解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明晰了数学理解的内涵,深化了对数学理解的认识;而它的课程意义在于,可以而且应该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促进有理解地教与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心理的CPFS结构理论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一个数学概念C的所有等价定义的图式,叫做概念C的概念域。一组具有数学抽象关系的概念网络的图式叫做概念系。与一个命题等价的命题集的图式叫做这个命题的命题域。在一个命题集中,任意一个命题都至少与其它某一个命题有“推出”关系,就称这个命题集的图式成为一个命题系。概念域、概念系、命题域、命题系(记为CPFS结构)是对数学认知结构的精确描述,它反应了命题系数学习特有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浅析数学概念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概念,概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及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培养的基础是概念教学: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出数学概念体系的特点。运用现代认知同化理论,分析了数学概念体系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保持及运用的作用,并得出了这一过程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理解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即: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这三种数学理解分别对应着“记得、晓得和明得”三种不同的状态。三种数学理解对数学学习都是有价值的,但仅有记忆性和解释性理解是不够的,探究性理解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实践中,不少水平不高的教师常常只能让学生达到记忆性理解,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能让学生达到解释性理解,真正让学生达到探究性理解的教师并不是很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层级的迭代升级,促使学生最终达到探究性理解,吴文俊院士数学学习的经验对把握数学理解的三种基本形态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事生动活泼的数学探索性活动常常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对教师的数学探究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去探求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发现的过程,促使学生数学探究性理解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