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考试反拨作用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考试观念、考试功能、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考试中的负面反拨作用,探讨了考试反拨作用对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启示意义。文章认为。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方向是:树立多元评价观念、发挥考试整体效能、考试内容以能力为导向和形成多样性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考试反拨作用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考试观念、考试功能、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考试中的负面反拨作用,探讨了考试反拨作用对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启示意义。文章认为,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方向是:树立多元评价观念、发挥考试整体效能、考试内容以能力为导向和形成多样性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阳光考试是考生对公平的教育机会的诉求,也是教育考试管理组织对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管理过程.以教育部"六公开"为依据,设计网站"阳光指数"目的在于对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起到信息引导作用,对各教育考试院起到激励和改进作用;有利于教育考试中心和社会对教育考试阳光管理有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现有高职高专考试情况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实用性不强。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既懂理论又具有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长期以来,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方法。严重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考试不是目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考试的作用一是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二是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和教育教学等功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确看待考试的目的,是进行考试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在教育活动中以选拔、鉴别、评价、测量考生的知识水平高低或才能优劣为目的,在组织考试的范围、方式、方法、力量、强度、结构、数量、功能、作用、影响、意义等多方面超过一般教育考试或超过所比较的其他教育考试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考试,作为社会评价人才的重要机制、分配教育机会和资源的重要依据,必须以公正原则为基本价值原则。公正,是教育考试的基本价值原则,也是教育考试的内在要求。但是,各种旨在通过非正当途径和手段达到考试取胜之目的的作弊,不仅违反了教育考试规则,更破坏了教育考试的公正性,干扰了教育考试在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因此,要有效地维护教育考试公正,就必须防治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7.
高师是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高师教育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高师课程考试意义重大。精英教育模式下的考试目的、内容、方式、管理等问题,日益凸现,构建大众化教育的考试体系,推进以证代考,加强师范生实践考核,增加考试信息反馈环节,改进教与学,真正发挥考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试对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等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实例证明考试型教育以及以考分为标准的奖惩制度存在加重教师压力、破坏教师间与师生间关系、影响学生间的友谊,还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功课产生误导等诸多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应该正确看待考试,明确考试目的,发挥其积极的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下,工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工科课程考试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应大力进行考试模式改革。学分制下,工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针对学分制下工科课程本科考试模式存在的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片面化、考试质量简单化、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等现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提出"大作业"考试模式;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提出"论文答辩"模式。这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程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是为检测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在校生,是否达到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考试。该考试的推广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结构、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及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是为检测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在校生,是否达到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考试。该考试的推广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结构、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及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东海 《上海教育》2007,(12A):46-47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教育评价活动,是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行测试、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具体操作中,按考试的类型、目的的不同,考试所凸现的主要功能与不同。而当前,考试的目的、功能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如何让考试真正显现其本身的作用,体现出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还教育一个真实的存在状态?答案的唯一的——让考试回归本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全球视域下教育考试及其功能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显性的障碍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在全球教育改革视域中,它承担着引导学校素质教育、选拔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多重功效。按教育考试的目的、范围、强度、作用、影响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将教育考试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考试有其功能属性的差异。校内教育考试具有督导、发展、导向等教育属性功能;评鉴教育考试具有鉴定、评价、管理等行政属性功能;大规模教育考试具有调节、控制、文化、经济等社会属性功能。但是,教育考试负向性功能客观存在,发挥考试功能要注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文  陈华忠 《教育探索》2001,(10):47-48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的作用。为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服务,我们认为必须对现行考试与评价制度进行改革,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考试的观念 考试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与评价的观念。我们探索新型的考试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考试目标与教学大纲的和谐统一;坚持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实现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并存;坚持考试评价指标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以考试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以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评价的改革。 …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考试功能以及合理设计课程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三大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一、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相似文献   

17.
黄立安 《时代教育》2007,(6Z):15-15
高校英语统考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但也有负面影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以考试为中心,围绕英语考试来运作。要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全面实现考试的目的,合理反映教学质量,就必须有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试的直接目的之一在于实现它的选拔功能,而由这种选拔功能反映出来的观念和方法则表现了教育考试机构对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为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完成教育考试机构选拔功能的基础上,怎样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考试服务,是探讨教育考试机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教育考试机构的社会角色和运作观念,在新形势下发展教育考试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提高中等教育质量,英国近年来对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英语和数学等核心课程的考试、重新审视课程作业在评价中的作用、提供职业性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灵活安排考试时间并推出综合性证书考试等。这些改革体现了重视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核心课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还要考试。素质教育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主张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加合理,以适应未来需要。考试是评价教育的一种手段,分数是对定性要素的一种定量考核办法,它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以往,应试教育片面夸大了考试的作用,并把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唯一办法,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升学、分班、择校的标准。这对某些特殊人才的发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了限制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要注意改革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当然,究竟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