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在20字工作方针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我认为,育人为本的提出就是在强调要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必须以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肩负着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特殊使命,一所学校内部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使教师的积极性保持长期的活力,那就需要去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培养教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和用人机制,客观公正地处理发生在教师中的各类事情,  相似文献   

3.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尊重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心理资源。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3个层次组成。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专科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成因,进而提出了改革我国专科教育体制、建立新型专科教育运行机制的构想与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作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科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期,挑战与发展的机遇关存;改革计划管理的约束的体制,寻求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专科教育体制与机制,实现教育体制与学校功能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专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打破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公立学校面对的共同性问题促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公立学校重建运动,市场化、民营化是改革的重要思路。同一时期,我国也经历了一个被称为公办学校改制的变革进程,简政放权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是改革的两大重要议题。在这一变革的背后,蕴含着能否创造一种政府之外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问题。公办学校改制由于利益冲突尖锐,与原先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相悖,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失范问题,导致了办学秩序的混乱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公办学校改制的结果表明,必须正确理解公办学校的国家性和民间性,准确把握教育的公益性质,妥善处理教育与市场关系,始终坚守公办学校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政校关系存在政府权力下放与宏观调控矛盾比较突出、合理有效的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短缺、政府对学校的责任不清等缺陷。为此,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的成功经验,关注政府的教育服务功能,有效扩张学校办学自主权,致力于打造评估型政府,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责任、健全教育体制、优化学校治理等方面入手,重建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实现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精英主义教育体制与重点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重点学校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重要的教育制度选择,其所引起的学校两极分化,典型地形成了精英主义的教育建制。精英主义的教育体制不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和机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形成等级化的教育体制,致使多数学生在学校中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本根据正义原则,认为任何社会公民的个性的张扬与发展都是社会福祉的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是不公正的。教育作为培养理性的公民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择校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对美国学校选择制度进行了考察,并基于美国学校选择制度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方面所给予的启示,对我国改革公共教育体制,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扩大教育选择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选择制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就是将教育科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科研的问题产生于学校内部,科研的主体是学校教师,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认为教育属性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为本是研究生教育价值的本质要求。指出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培养环节虚置、教育属性削弱、考核评价机制错位等偏离育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现象。提出为肩负起新时代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根本使命,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健全育人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制度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以“尊重生命,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打破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来完成这一常规,开拓了全员育人的新模式——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制度。在实际的教学中.盥校以让学生保持快乐的情绪、美好的情感为首要任务,把情感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轴线,这是学校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法国政府对于教育政策的一系列改革宣传为“重建学校”,作为法国最新的教育改革动向,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普遍的关注。从提出背景、发展阶段、主题与内容、重建的途径及方法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五个方面对法国“重建学校”法案进行分析,通过透视法国教育的最新改革动向,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为此,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发挥自己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服务与管理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 ,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三个层次组成 ,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 ,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因此 ,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取向是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是以明晰办学权和所有权的关系为基础的,为此就必须首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提出现代教育制度基本框架是:确立“大社会、小政府”的教育治理观念;明晰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关系;建立一种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平权关系;确立科层制管理原则;建设规范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作为中学英语学习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一直以来就是学校、学生、家长比较重视的阶段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于其中。  相似文献   

20.
家校结合主要是指在子女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家长可能与学校发生的一切互动行为。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家校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