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迪 《新闻知识》2021,(1):42-46
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通过新闻评论显示自身在舆论场角逐中的竞争力,是其发挥自身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格局下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然后以疫情期间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主流媒体借助新闻评论提升舆论引导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异军突起,原有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新闻的传播状态发生改变,原有的舆论格局被打破,这给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围绕中心工作,传递主流价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新形势下,主流媒体更要凭借自身的优势迎接挑战,积极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方主流广电媒体的职责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地方主流广电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的"一二三四"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传媒领域生态格局的空前变化及其价值秩序的深刻调整。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相继崛起,并在人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主流媒体垄断新闻信源的旧格局被彻底打破,传媒领域呈现出多级序列的媒介结构,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舆论流通渠道。这些给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面对新闻不再稀缺、内容不再垄断、地位不再显赫的严酷现实,主流媒体需要从优化和调整新闻传播内容、革新新闻传播形式与丰富新闻传播手段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相应举措,努力增强受众的触媒黏性,以提高传播力、影响力,进而提升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独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并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成为用户接收新闻信息的全新平台,提升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移动新闻客户端已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来源。但一些移动新闻客户端在丰富网上新闻信息内容、满足人们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存在"把关"功能弱化、报道尺度过大、违规登载新闻等问题,给舆论传播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舆情引导难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格局多变、舆论生态复杂、传播媒介多元,对主流媒体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来巨大挑战。主流媒体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开拓创新,真正融入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格局,坚持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创新,搭载多元化、重构化的传播渠道,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相似文献   

7.
地方主流媒体在地方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所营造的地方"主流舆论场"在地方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方的新闻传播中,必须充分认识地方"主流舆论场"的重要地位,更好地引导地方舆论。  相似文献   

8.
齐亚宁 《新闻知识》2013,(9):28-29,68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本文结合当前的部分热点新闻事件,在分析新媒体对舆论格局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目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认为主流媒体要从掌握舆论主导权、构建新媒体平台、培养和发挥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等几个方面来应对挑战,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徐小兰 《新闻知识》2012,(10):33-34,11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多元利益诉求的现实,正在使主流媒体面临的传播环境及传播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利益、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新闻舆论主要职责的主流媒体,如何在思想多元、传播多元的今天,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就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也是主流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强调“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面对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占据主导,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是政协报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勃兴,舆论场日趋白热化、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流媒体要重塑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需通过媒介融合转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以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舆论传播机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六家主流媒体的26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深入调研当前社会所处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所面临的舆论引导转型困境,从宏观角度描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格局现状及舆论传播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转型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的转型提供成果借鉴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涌米 《今传媒》2016,(12):55-56
做好传媒层面的新闻舆论引导是当前自媒体时代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新闻舆论的引导主体、引导法规、引导程度、引导方式以及引导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就自媒体格局下的新闻舆论引导问题进行了阐述,基于这些引导现状,确定了在自媒体传播现状下要进行舆论引导的几种对策,包括加强引导机制建设、完善引导法规、提升引导技术、重视舆论引导人才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3.
赵晨 《传媒》2017,(10)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主流媒体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舆论格局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适应舆论生态环境变化,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适应性,扩大主流媒体的受众规模和影响力,是媒体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疫情冲击下舆论呈现出信息冗杂、舆论失焦甚至舆论极化的现象,以"央视新闻"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多样报道、权威发声、视点下沉的方式对舆论加以引导,打赢了疫情舆论攻坚战,为主流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机遇和挑战。"学习强国"平台在探索信息传播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受到媒体人的关注,为主流媒体实现舆论引导力,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分析该平台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借鉴"学习强国"平台提升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背景下,福州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急速提升,成为福州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对"0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侧面了解了"00后"高职大学生对福州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评价情况,从而了解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后的实效性,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福州主流媒体融合"抗疫",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州日报社为例,适应互联网语境变化,巧用流量,全媒报道,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以温情汇聚强大能量,突出主题,加强策划,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展现一线责任与担当,挖掘典型,正面报道,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坚持新闻真实性价值,聚焦热点,及时回应,夯实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新媒体冲击的环境中,我们亟需好好研究一下广播向何处去这个重要问题。在"热线广播为民服务——郑州新闻综合广播业务创新座谈会"上,我认真听了郑州新闻综合广播的许多节目,有一些感触和思考,拿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下。一、自觉担当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在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功能和神圣使命就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提供教育、服务群众,不管媒体格局怎  相似文献   

20.
李博  向爱静  王聪 《传媒》2021,(1):25-26
在社会协同大扶贫格局中,主流媒体扮演着脱贫攻坚信息"传声筒"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专栏为例,探讨脱贫攻坚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响亮发声、触达受众,为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创新脱贫报道、引导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