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礼”对“推类”思维的诉求;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政治伦理实践对“推类”思维的诉求,说明先秦的政治伦理实践与“推类”思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墨家思想作历史主义的和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性研究,指出墨家思想,特别是墨家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发展观和政治主张,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渗透和影响,如墨家的“强力非命”思想对儒家“天命论”的演变,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及至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文中分别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尚同于学”是墨家科学和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借鉴墨家思想的逻辑思维和视野结构,对外包产业办学战略方向不无裨益。“尚礼于人”是儒家思想的凝练总结,这是儒家思想的精神气质和道之眼光,对服务外包人才素养标准的建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墨家“节用”和“强力”思想的实质,即“节用强本固国”、“节用利民顺治”和“赖力而生”、“强力而行”。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要借鉴墨家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要与国情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要与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与墨学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而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学逐渐沉寂下来,以至几乎成为绝学。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墨家思想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墨家学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它出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的要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的节用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这一核心观点贯穿墨家学说的各个部分,“天志”、“明鬼”与“非命”都是达到“兼爱”的手段。本文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指出墨家学说具有宗教性,但本身并不是一个宗教。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吸纳了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观点,是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提高儒学的兼容性。但其思想发展到后期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当时背景出发,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依据,提出符合封建统治者需求的“天人合一”政治理论,对西汉政治运作及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作为一个爱国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学术由古代走向近现代的开拓者,对墨家学派的历史演变,地位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对墨学所蕴含的牺牲精神,互助精神,和平精神,崇利精神,宗教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墨学研究成果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20世纪初,借助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近代学者开始系统研究以墨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类范畴.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日趋全面和深入,出现了一大批颇具新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专门成果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墨家“类”范畴.本文从“类”范畴研究的基础、方法、内容等方面人手,分为四个方面来探讨近现代时期关于“类”范畴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对现代化建设仍有着启迪作用。但从秦汉以来墨学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文化流派存传于世。本文从时代背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与各学说特别是儒学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探讨墨学衰落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荀子兼采道、法、名、墨诸家思想于一体,却始终被视为儒家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礼"深入系统的阐发。荀子思想在吸收先秦各家学说后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向,集中体现和落实于关于"礼"的形上建构中。通过对"礼"的深入分析,不能不说荀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5.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薪火继传的关键人物,他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他的“学”与“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浒传》这一文本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所表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其所体现的儒墨互补的双重文化品格,从而说明文化研究对文本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秦汉墨学发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墨子之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东方、南方和西方三派。在战国 后期的中国社会中继续发展,其中尤其是在秦国,墨学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深入渗透进秦文 化的价值层次。秦统一后,墨学的思想流布和理论发展并没有被阻止,至汉初,在诸子复活的背景下,墨学除独立发展外,还通过儒墨、道墨互补两种学术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承,显示 出蓬勃生机。它渗透到了那个时代上自制度文化、下至底层社会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使那个时代的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带有明显的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墨学及其思想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墨学在国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墨学的国际地位低下,其对外传播问题成为当前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墨学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