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什么是体育的真义?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字来理解。一个是“体”字,指的是人体、身体;一个是“育”字,指的是养育、培育。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这就是体育的真义。为此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与教育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是具有教育属性的体育。英国的门诺  相似文献   

2.
<正>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这里仅讲一些个人的看法,尽管不那么适宜,但大概也不会妨碍中国体育发展的大局,请读者批评指正。体育的真义,确是身体的教育,即增强体质的教育。当初,卢梭创案的体育就是对爱弥儿在身体培养  相似文献   

3.
试析真义体育观、大体育观的特征与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反映了当今对体育本质、功能、目标的不同认识。在揭示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双方论域不同和价值取向差异是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真义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锋 《体育学刊》2004,11(4):7-11
在简要论述“真义体育观”主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思维层次,全面阐释了这种体育观产生的哲学文化背景。这对引导体育界人士通过对体育概念的争议,进一步认识西方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吸取精华,加强逻辑思维修养,更好地把握中国体育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贤江认为,体育的真义就在于能使人身心两健,而健全的身心是践履人生责任的凭籍.为了实现体育的真义,他主张人向自然回归;强调精神卫生和物质卫生并重,从而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然体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熊晓正,林登辕,曹守■19世纪末,中国人在寻求致强致富的途径中,认识到求强致富的根本在于改善国民之素质,重铸民族之国魂。而力主学习“斯巴达”,风行军国民教育,以养成军人之体质、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强种进而强...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015年,青少年校园足球在各地陆续启动了。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活动推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另一方面,冷眼旁观、满腹质疑的也有不少。但无论是热还是冷,一个现实不能否认,即校园足球正成为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焦点问题。经认真观听,我们发现,一部分人之所以质疑校园足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校园足球推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不认可;二是对校园足球的"真义"有曲解。我们还发现,也正是由于有些同志曲解了校园足球的"真义",才导致了校园足球推动实践中出现偏差。因此,进一步统一认识,把认识  相似文献   

8.
体育之道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道与术吴光远究竟“什么是体育”以及“体育是什么”这类问题,体育圈内人士常为此争得不可交,甚至面红耳赤,以至于有的学者专家为了强调自己的体育概念是“正宗”,不得不加上“真义”二字,好象不如此,不足以与其它“假冒伪劣”相区别。惜乎,悲哉!但愿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对孙葆丽“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体育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孙葆丽“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体育概念”的质疑上海师范大学王翠英为了加深理解,对“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体育概念”一文提出几点质疑,希望得到孙葆丽先生的解答。文章中说“将‘真义体育’引入一个误区”是因为“‘真义体育派’,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上述将‘体育,概念扩...  相似文献   

10.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林笑峰先生的新作<健身教育论>是核心的话语资源和理论形态.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对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与竞技(sports)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思想根源、话语权、资源配置等的博弈.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多重博弈下,<健身教育论>显示了独特价值,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丛生问题提供了破解的思路,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1.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体育腾飞和成为体育强国的宏大目标,我国体育的最高决策机构提出了“以革命比为灵魂,以科学化和社会化为两翼”的口号。其中“革命化”、“科学化”的涵义易为人们理解,而对“社会化”的认识似乎有些混乱。此文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对体育社会化的真正理解。社会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和教育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把社会意识转化为社会力量。体育社会化,按照社会化的基本原理,可以认为是通过长期不懈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什么是体育?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甚至有些可笑。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儿童都知道的问题。其实不然!即使是专职体育工作者,也未必都搞清了“体育”的真义,何况老百姓乎!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指增强体质的教育,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在教育中,德、智、体、美是并列关系,都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同其它三育的差别就在“体”字上,它是在发展身体方面进行的教育,只要正视了这一点,就可以抓住体育的真义。若是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会曲解体育的真义,乃至造成认识上和实践中的差错。体育的真义是客观存在的,由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狭义体育)的认识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研究从探寻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历史渊源入手,进而对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一认识进行反思,得出该认识是对伟人文章的误读,是对国家有关教育精神的误解,是体育概念层次上的错位,是没有真正理解“真义体育”之真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7.
倡行真义体育——林笑峰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笑峰先生,1953年开始正式从事体育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国内外体育(PE身体教育)问题有所考察与研究,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当时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杨钟秀教授有意让林从事体育理论工作,派他先到中学去当3年(1950~1953年)体育教师。此后,他先后担任过师范大学体育理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体育学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共发表体育论文70多篇,全力以赴为体育事业争取向阳之地,对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颇得体育教师们的敬重。现在,林先生虽已80高龄,但精神矍铄,退而不休,仍然热心于体育问题的考究,致力于《健身论》专著写作,特别关注体育教师对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实验研究。在他的书房里经常学友满座,谈笑风生,共同切磋问题。林先生被誉为"体质派和真义体育派"的带头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本刊李寿荣副主编就有关体育的问题对林先生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8.
“健身与体育”一文明白地论述了真义体育不能无业,不能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必须以增强体质事务为业的道理,确切地指出了中国体育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而抛弃增强体质业务的严重错误,如实地提出了为真义体育树立增强体质业务的历史使命,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至今,在我国树立增强体质的业务,其难度非常大。这并非健身的业务如何难,难是难在运动娱乐竞技意识的桎梏上。在真义体育中破除“竞技——体育”旧意识,弄明白专业(增强体质的事务)和专业教育(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言)之间的木质联系,这对我国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滞后的现状说明,学校体育专业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期冀,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堪忧。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以及对体育真义认证的背景为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然,困难很大,但体育教育的希望也在。  相似文献   

20.
<正>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11期卷首"校园足球:回归‘真义'严防‘跑偏'"一文,读后对校园足球的"真义"有了深刻、全面的理解。2015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重新出发,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为校园足球的实施与推进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但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一线体育教师还是面临较多困境,笔者认为困境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