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作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与环境语四种。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增强课堂管理方面起着必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适时地运用人际空间距离、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副语言、体态、客体语言、环境语,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案例来分析各种非语言行为对涉外秘书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影响,说明非语言交际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涉外秘书从业人员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商务活动中,日本人经常会表现出非语言交际行为,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针对这种现象,从体态语和副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中日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并从日本人非语言交际的行为特征、文化成因对日本人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文化解读,有利于减少中日交际误解和摩擦,保证中日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其中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非语言行为不能与文化分割,所以交际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非语言语用失误。本文试图从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以及环境语等方面来探讨非语言语用失误行为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差异,并对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萨莫瓦尔说:"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时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运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实际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根据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2)副语言;3)客体语;4)环境语,本文试从手势语、眼神交流、体触行为等方面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干扰,以促进人们之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杨琳 《林区教学》2010,(7):63-65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非语言交际形式,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认真探讨跨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差异性形成的原因等,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认同性,形成与不同文化交流的不同且高效的策略,从而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交际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交际又称非言语交际,是一门包括体态语、副语言、身势语等多门分支的新兴综合学科。章拟通过对其定义、与语言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以及在不同背景下的对比分析对其进行定位,以利于在中国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辅助阐释部分教学内容,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约束及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以便促进课堂教学,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从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几种非语言手段谈谈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来自中英两个不同文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中英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性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对体态语、副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剖析了形成中英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时候都注重语言交际,认为交际的手段主要是言语而忽略另一种重要交际手段——非语言交际即副语言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真实情感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语言即副语言特征传递而不是言语性交际传递。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设计了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效果=7%言语词句 38%声调 55%表情。此公式可以反映出副语言的交际功能的特殊交际作用。这功能越来越为语言学界注目,近年来不少语言学家开始对这交际功能及副语言能力和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探究。虽然观点不一,但对于身势语有文化、地方差异性的看法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 ,即只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练习和掌握 ,而忽视文化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非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 ,许多学者都作过相当高的评价。 Mehrabian甚至认为 93 %的交际信息源自非语言行为。非语言交际的方式有很多 ,如副语言、客体语言、环境语言等。英语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身势语是与身体有关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 ,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身…  相似文献   

12.
探析副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副语言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始终并且对话语意义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的交际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非言语行为着手,分析、讨论了影响交际的三种非言语因素:体触交际、空间语言和时间信息的差异性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交际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承文化现象.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副语言习俗是伴随着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非言语交际形式.从古至今语言交际行为,均含有“言语的”与“非言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种形态相伴随、相交织,在特殊情况下,非言语交际的副语言,甚至代行言语交际之功能.斯大林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行为对有效交流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由体接触、副语言、空间距离、肢体语言、图像、服饰等构成。因为非语言行为在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某些文化限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语境理解他们的涵义。非语言交际方式能够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率,帮助人们准确地互相理解,同时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行为,二是非语言行为。非语言交际主要包括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等,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其在社会各领域发展中越发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跨文化商务谈判为例论述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功能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交际是一个各种符号行为相互的复杂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有词语、声音、表情与动作.副语言作为其中一种非言语信息交流符号,在实际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解读副语言符号是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生理音在语言学上属于副语言的范畴,是日常交际中很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发声,它指的是人的非语言发声,例如人们表达情感情绪的笑声、哭声、叹气声、尖叫声等,还有纯粹因生理需要发出的声音如打嗝声、打喷嚏声、打哈欠声、咳嗽声、咀嚼声等等,本文基于中西方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生理音现象的反应及生理音的控制在文化层面上与传统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揭示以生理音的控制为变量的中西差别与传统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存在的矛盾及该矛盾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交际的顺应论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但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副语言、沉默行为等)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表意功能同样不容忽视。然而Versehueren对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主要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分类,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本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将非言语交际纳入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提出交际顺应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论副语言交际特征及其文化语境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副语言——一种非言语交际特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声学语音学、语用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副语言交际所具有的特殊性、简洁性、幽默性、模糊性含意特征及其文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