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2.
柯超 《武当》2015,(2):4
2014年12月28日上午,河北保定市卓正国际酒店一楼宴会厅张灯结彩,高朋满座,来自保定市及周边县区的200余名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友欢聚一堂,喜庆保定府内太极拳协会暨春宝太极养生馆成立一周年。杨式太极宗师杨澄甫嫡孙杨志芳、玄岳三丰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邓元富、绍兴市道教协会会长孔云鹏等多位武术名家及保定市体育局、民政局的主要领导到会祝贺。杨式府内太极拳始自杨式太极拳祖杨露禅,由杨露禅在清王府内传富周,富周传富英,富英传萧  相似文献   

3.
林俊岸 《武当》2015,(1):20-22
长期以来,有关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意推出本文,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作一略要分析,以有利于辨清其传承之谜。一、杨式太极府内派才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原貌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杨澄甫定型的大架。然此大架是否就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的原貌呢?答案是否定的。杨禄禅当年在北京号称杨无敌,罕遇敌手,仅靠一套大架太极拳那是不可能的。杨禄禅初到京城,在端王府教授太极拳,自不敢藏私,后班侯进京助父教拳,对父亲外传全部太极大为不满,要求众门生以后专攻大架,意为"收拳"。当时,王府管家富周不肯改拳,并向班侯保证,所学技艺绝不外传。王兰亭也不肯改拳,遂与班侯闹翻了脸,后来伙  相似文献   

4.
马杰 《武当》2014,(5):10-12
武当内功太极拳,系武当玄门丹派道家修炼摄卫大法中的“内功太极”动功,是武当气功太极拳的高层次上乘摄生方术。它根据《易经》太极阴阳的精髓,天人合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小九天     
李正 《武当》2001,(9):30-33
杨式太极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在北京端王府内所传,其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小九天》是十套拳中第六套。  相似文献   

6.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7.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8.
蒋勇 《武当》2014,(3):5-5
大年初二,青城前山景区山门,青城派掌门、四川省武术协会青城武术研究会会长刘绥滨率青城派高手及弟子三十六人向中外游客拜年,随着悠扬的洞经音乐响起,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带领大家习练青城养生太极。在山水之间学习太极养生六式,既欣赏了美景,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他们还免费向游客传授青城太极养生功站、动六式,还展示了最新推出的青城玄门太极拳二十四式,向中外游客赠送青城太极拳功图谱光碟。  相似文献   

9.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0.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林俊岸 《武当》2015,(2):28-29
(接上期)二、杨式太极拳之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对太极拳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拳架风格、练功内涵及功用技击完全不同,说杨式太极拳传自陈家沟,杨氏门人也都疑虑不解。于是有人便编造说,杨禄禅为了教授王府公子,故将刚猛之陈式太极拳改成轻绵绵的太极拳,此纯属主观臆测。杨禄禅在未去北京教拳时,其拳便被家乡百姓称为"绵拳",何来改拳之说。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公之于世,其传言不攻自破。府内派十套拳,并无一套与陈氏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太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应运而生。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套路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式,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套路,是以上世纪30年代杨澄甫宗师在北京所传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及68式传统杨式太极剑为蓝本,依据杨澄甫入门弟子崔毅士前辈所传套路由其嫡孙崔仲三先生编创,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套路练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混元桩又名太极桩,属武当太乙铁松派太乙内养功,是形于站式的静修课业,是内养(养中气)生力(自然力)的极佳修炼方法。混元桩具有完整的谱文、功架和心法,层次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玄门内养功夫。  相似文献   

15.
李正     
《武当》2015,(3):48
李正,山东济南人,生于1953年,现定居广东珠海。其自幼习武,曾先后练过太极拳、查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臂拳等。自1966年始习练太极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拜翟英波先生为师,专攻府内派太极拳。在此期间,又得到冉国颜、王桂深、刘春宝、李金成、孟国堂等几位师叔、伯的传授指点,学习掌握了府内派太极拳的十套拳法和推手、剑、刀等全套功法。为追根溯源,提高拳艺,他还先后拜西安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赵斌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为师,习练杨澄甫先生所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刘登信 《武当》2005,(3):4-6
本刊于2004年11期刊登了《邯郸太极又一家》一文,报道了我社近两年来的挖整重点--顾式太极拳,并介绍了它的源流及风格特点。文章刊登后,受到读者热忱欢迎。为了满足大家进一步的渴求,今特辟版面连续介绍顾式太极拳功理功法,以飨读者。顾式太极拳功法计有七节108式,加上起式和收式,共有110式,该拳式式相扣,内涵缜密,结构紧凑,一气贯通。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6,(1):12-13
一、新书、畅销书 书名 拳道功法学 杨式太极刀入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 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 中国武术概论 截拳道脚踢技法 截拳道功夫汇宗 截拳道连环技法 截拳道手击技法 截拳道攻防技法 截拳道擒跌技法 现代散打技法 /又圭卜掌4多务趁 少林武术理论一1 少林武术满攀本功一2 少林拳一3 少林棍--4 少林常用器械一5 少林稀有器械一一石 少林拳对练-7 少林器械对练一8 少林武术精华 少林拳技击人门 少林正宗太极祖拳法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 杨式太极六十六式弓林拳 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 杨式太极刀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诊 杨式太…  相似文献   

18.
晏骏 《武当》2015,(3):17-18
太极拳的进阶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应着重于培养习练太极拳的感觉,也称为"太极外感";第二层次应着重对拳理拳论的研读与分析,从而理论指导动作,也称为"太极内感"。"太极外感"与"太极内感"统称为"太极之感"。想要在太极拳家眼中打出一套他们所肯定的、真实的太极拳,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分析解决练拳中的实际问题。太极外感:根据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对太极拳动作外形架构的整体外在感受,我们就称为"太极外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最重要的两  相似文献   

19.
李滨 《武当》2011,(8):32-34
《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是清朝同治年间杨露禅传播太极拳术秘艺的武当派内家秘籍。传世抄本见于北京图书馆典藏抄本和吴公藻《太极拳讲义》与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基公布之家传抄本,得于母亲手授而为内修之秘谱;吴公藻公布家传抄本为吴爱仁堂珍藏本(简称《太极法说》)。吴公藻题记说:"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是于端芳亲王府内抄本,在我家已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20.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