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 ,探讨了《学记》中的教育心理问题 ,着重阐述了智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和教师心理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 ,旨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信天游作为陕北地域的文化表达与情感载体,兼有民间性与地方性,影响着陕北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精神、心理和气质。路遥小说《人生》就是信天游运用的重要范例。信天游作为小说的副文本,在《人生》中主要有三个作用:表达爱意、回忆联想、道德惩戒。这三层作用重叠在一起,构成了路遥小说《人生》的文化特色,加深了作品中人生道路选择的主题内蕴。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所谈的"两种文化心理"是万物有灵观和期待心理。"四大传说",指的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这四大传说以它质朴的语言和传奇的故事情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文化心理。万物有灵观和期待心理这两种文化心理在这四大传说中表现得十分透彻。  相似文献   

4.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实验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坎宁安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处女作《达洛维夫人》进行戏仿,以心理意识为纽带,剖析了20世纪三位知识女性所遭遇的畸形心理情结与精神困惑,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普遍经历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近年创作的《青衣》、《玉米》与《玉秀》三部中篇小说,表现出了作家美学追求的最新动态:一、关注女性生存,着重从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发掘走向人性迷失的内在基因;二、在几乎无事的悲剧形态中勘探女性的悲剧命运;三、通过隐喻与细节化的描写,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基础,阐述了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的主人公普宁在流亡过程中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家着力从"发掘人心"的角度,将艺术的笔触探入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用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段,对人物心理纵深剖析,体现了人物心理的真实性、复杂性和运动性的特征。《寒夜》中精深的心理刻画代表了巴金"发掘人心"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运用心理拓展训练的手段,采用《容纳他人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拓展训练组的自我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及心理健康水平与另外两组相比,呈现积极变化。心理拓展训练组与健美操对照组都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E·B·怀特在其著名散文《三个纽约》中,从心理空间这一视角呈现了三个不同的纽约,展现了纽约与其居住者之间身份的相互建构,折射了现代都市经验中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草原》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省级汉文学刊,刊载多种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占有重要比例。本文通过对2015年度《草原》刊载散文作品中涉及自然生态内容的归类与整理,从自然野性生命的审美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这些散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追求,剖析文章背后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感情感觉、精神感觉、理智感觉三个方面,对诗集《业余的碰撞》进行研究,力图解析诗作的心理、文化、哲学、美学内涵,肯定其在建构纯真情感、崇高道德和自主人格等方面的努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寒夜》从叙事和心理两方面安排情节 ,铺陈笔墨。叙事方面 ,小说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 ,并与矛盾冲突的三个层面 ,即家庭冲突、社会冲突、自我冲突紧密结合 ,组成网状结构。心理方面 ,小说把横向剖析人物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内涵与纵向展示人物艰难而曲折的心路历程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人物的心理空间。小说还通过人物的梦幻和感觉把叙事和心理勾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和庐隐的《父亲》在叙事内容上都蕴含着“父子冲突”的意旨。叙事方式上,《斯人独憔悴》侧重空间叙事,《父亲》偏于时间叙事和心理叙事。两位作家共同的年龄代际、时代背景和性别身份是两篇小说意蕴趋同的原因,个性心理、性格气质的不同又使两个文本的艺术呈现出现差异。对冰心、庐隐的重读在今天依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国际体力问卷》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等适应能力.同时优化人格品质,大强度活动与中等强度活动对于心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6.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60多年,创立了以主客观矛盾规律为核心的、独树一帜的心理学学术思想体系。本文拟结合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探讨一下心理活动的主客观矛盾规律。一、主客观矛盾规律的基本点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呢?刘泽如教授明确指出: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主观矛盾规律。30年代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行为研究举例》、《运用实践论研究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上必须贯彻反映论》等文章,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其基本点有三: 1、客观决定主观。刘泽如教授认为,“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心理意识而独立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教师领导方式问卷》、《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学校情境量表》探讨了业余体校12~16岁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心理适应与教练员领导方式的关系。研究发现,运动员心理适应与心理压力有显著的负相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与教练员的民主型领导方式有显著的负相关,与教练员的权威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有显著正相关;运动员心理适应与教练员的民主型领导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教练员的权威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有显著负相关。男女运动员心理压力与心理适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基本情况调查表》(自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以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472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地区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城镇生源的学生;留守经历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留守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要注意经济平衡发展,尽量避免儿童留守,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水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詹姆斯作品中的国际主题、道德问题、写作风格与技巧。尽管有些学者略带提及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继承,至今却无人从文本分析角度系统研究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传承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红字》与《专使》两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探讨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20世纪初期现代派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