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引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没有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不存在的,而对象问题又是一切科学的首要问题。修辞学也不例外。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这已是当今修辞学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上,明确认识到修辞现象为修辞学研究对象,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修辞学者fll对修辞现象的性质、范围、分类诸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不过,纵观从五四前夕到八十年代的修辞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修辞科学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对修辞学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化。修辞学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发现和开掘新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方面,都将会推动这门科学的长足的进步。 1980年左右,中国修辞学界曾经热烈地讨论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修辞观,这大大促进了中国修辞学在八十年代的进步、发展和繁荣。但是,那一次的大讨论当然是不可能、也没有最终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的。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确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长期以来,其研究对象局限于修辞格,局限于书面语,局限于文学作品,局限于名人名篇,这大大束缚了中国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削弱了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与此成为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的是,  相似文献   

3.
再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发现和开掘新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方面,都将会推动这门科学的长足的进步。 1980年左右,中国修辞学界曾经热烈地讨论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修辞观,这大大促进了中国修辞学在八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需要重视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更新研究方法。但是应当告诉新的修辞现象的发现、收集与研究。修辞学的对象可以、也可能是模糊的。但是修辞学不能是模糊的,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不能是模糊的。而模糊的修辞现象,修辞学研究者应当采取精密化的方法。修辞学是大有可为的,也是需要花大气力。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2011年第6期、2012年第2期、及本期"修辞学大视野"栏目中心话题,持续关注修辞学批评,希望有助于推进修辞学介入相关学科研究,并与之进行前沿对话。《〈新约〉修辞批评纵览》在回顾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依次讨论:古典修辞学与基督教修辞学的张力和协调、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修辞学科"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什么这样研究",涉及修辞观、学科理念、学术研究的科学性、方法论、研究主体的执行力,以及学术生产的运作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和学术话题,本期推出的修辞学科观察与思考(一)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召唤。期待更为广泛的学术参与。《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方法和领域》阐明广义修辞学适应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本质、话语材料的性质以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学科定位,即确定修辞学的性质,确定其研究对象。正确而科学的学科定位,有助于建立具有特色的修辞学体系或理论框架。修辞学只研究表达效果,不研究接受效果。修辞学不是边缘学科,把修辞学视为边缘学科而产生的麻烦是:如何与文艺修辞学等边缘学科加以区别?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表达效果修辞学的传统。修辞学不是美辞学。美辞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修辞学是结构语言学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曹强 《现代语文》2010,(6):18-20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既包括语言行为,也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修辞学的内涵及性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意义等三个层面讨论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体系的确立,可以使汉语修辞学研究摆脱在技巧之"术"和理论之"学"间摇摆的暧昧处境,有助于拓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在《修辞学导论》中贯穿始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王希杰先生以此为基础,限定了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修辞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演绎法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王易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他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构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修辞学系统;最早明确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对语体、风格的研究较具特色;对汉语辞格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运用辩证法研究修辞。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易的修辞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研究可以从表达者和接受者两种不同的立场来展开。区分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有利于深化对认识交际活动的认识。表达语境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接受语境是阐释学与阅读学的研究对象。语境在阐释学中的比修辞学中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修辞学的出路所在──评王希杰《修辞学新论》禺雨八十年代末,修辞学界曾有一次关于修辞学研究的衰荣之辩,“学”“术”之争。一些青年学者认为,中国修辞学在八十年代初再度繁荣之后,便一头“跌入低谷”,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一是研究对象始终停留在修辞技艺上,...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理论修辞学在延续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或对以前的研究成果有了进一步的开掘、完善,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如三一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等;或创立了新的修辞学体系,出现了从接受、社会心理角度研究修辞学的著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如认知修辞学、接受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修辞格是我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修辞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自身本质特征上。随着修辞学以及篇章语言学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前人研究的层面。试从篇章修辞的衔接与连贯的角度来研究比喻、反复和排比三种典型的修辞格,分析其在篇章中如何取得理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中的一些矛盾观点为话题,就修辞和修辞学中的修辞学、阶级性、编码、解码、接受修辞、语言美、言语美、得体性和有效性等一些基本概念阐述个人看法,以期引起修辞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语言美学的萌生和破土而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美学的萌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它被众多的学者捉摸到,但仍是朦胧的窥视。现在,它在众多语言学分支学科建立的热闹声中,终于是出了萌生,呈现出破土的势头。它的建立,回荡着时代音响的旋律。语言美学是一门由语言学和美学交叉渗透、协同互补而形成的—门语言学分支科学,它以言辞和文辞为审美对象,它和现代修辞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它是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代表着修辞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陈望道的"大修辞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陈望道先生两个时期不同的“修辞学研究对象论”的比较论析中,阐明了望老修辞学思想的两度飞跃,论析了望老的“大修辞学”观点与吕叔湘、张志公的“辞章学”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中提出"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之后,很快成为修辞学的纲领。李晋荃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修辞的要求吗?——兼谈修辞学的研究对象》(1980年)是一篇拨乱反正的论文。三十年之后,李文中的观点需要重新认识,这其实是对修辞学的性质与对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