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与直觉是人类生命的两种形式。智力是理性的产物,是一种逻辑智慧,它所追求的是因果律,只能把握外在的、静态的、凝固的、确定的事物,人们能够利用它获得社会功利性知识,这种智慧只能在生命的表面徘徊,而无法走进生命的深处;直觉则是一种生命智慧,是非理性的产物,它是心灵对心灵的直接注视,认识者能够将自己对象化到认识对象中去,从而把握内在的、动态的、流变的、不确定的事物,直觉还能摆脱功利性而获得内在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仅仅强调开发学生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开发智力只能使学生获得一点表层智慧(小智慧),要获得深层智慧或生命智慧(大智慧)就必须依赖直觉。在教育中开发直觉,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智与知     
1知识和智慧是两码事。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知识是一些堆积的符号,智慧是一种流动的生命;知识可以传播,可以分析,智慧则只能靠领悟,靠感知;知识能够唬人骗人,或用来炫耀,智慧则只会给人以启迪,使人茅塞顿开;知识是一柄易生锈的铁锤,智慧是一把永远光闪闪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顾钧 《学习之友》2009,(7):53-53
一个人有两种智慧,一种是“课堂智慧”,就是学习与吸收知识的能力;另一种是常常被人所忽视的“第二智慧”,包括“研究智慧”和“街头智慧”。研究智慧是一个人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而街头智慧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性生存方式;教师不仅要拥有教书育人的"长流水",更需要有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便没有智慧的创生;"知而达智,智达高远",是对知识和智慧关系的最佳表述.教师知而达智,关键是自身的修炼,用厚重的知识奠基,在思考交流中唤起深刻的理性觉醒,让教育科研为智慧生成引路导航,并通过写作著文呈现个人化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李政涛在《国内外教育文摘》撰文指出,现代人追求的是与智慧无关的知识(一种可以使人聪明和精明的知识),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实利,因而,这个时代流行的是金融、商务、会计、法律、电脑和公共关系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普遍的漠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  相似文献   

6.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理智德性之一种。它不同于技术,它的目的是善的实践自身,而不是制造什么东西;它不同于科学,它的对象是可变的具体的实践,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实践智慧是伦理德性实现自身的根本,它意味着整体德性。与实践智慧的性质相应,培育实践智慧的公民教育离不开习惯性、整体性以及终生性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一种理智能力,实践智慧的形成也离不开公民对一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理智德性之一种。它不同于技术,它的目的是善的实践自身,而不是制造什么东西;它不同于科学,它的对象是可变的具体的实践,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实践智慧是伦理德性实现自身的根本,它意味着整体德性。与实践智慧的性质相应,培育实践智慧的公民教育离不开习惯性、整体性以及终生性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一种理智能力,实践智慧的形成也离不开公民对一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解读教师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智慧对于教育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智慧是理论知识和默会知识的集中表现,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教师对教育实践反思的产物,其中内含着创造成分。教师智慧的养成,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创设智慧形成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如教学叙事、人种志研究、案例研究等),以促成教师智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息地。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和文明的因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人格。  相似文献   

10.
在对话中构建“生命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统摄下的课程必须是一种“活”的课程 ,即通过教育过程的内容、活动和安排的变革 ,促使课程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达成课程与教学的并重发展 ,内在地联动和引起教与学两方面的变化 ;教学必须是一种“动”的教学 ,即把学习对象 (教师与学生 )置于“活动课堂”境域之中 ,通过让学习对象参与广泛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 ;课堂必须是一种“生命课堂” ,因为学习对象是知识的客体 ,又是知识的主体 ,他们并不是“受压制”的存在物 ,而是一个在“科学———规范机制”之母体中被积极地锻铸的存在物 ,一个通过一整套的知识、文化、智慧被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1.
郭晓琴 《孩子天地》2016,(6):257-258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的教师要懂得怎样爱学生;智慧型教师是学习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智慧型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第一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种智慧,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是一种文化,物理会使人们产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智慧.物理教学与其说是传授丰富而深奥的物理知识,倒不如说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去丰富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睿智.正如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有一个比知识更有价值、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目标,古人把它称为智慧."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  相似文献   

14.
智慧是人脑最奇妙的产物,智慧的内核首先是道德,并指向于德行与能力完美结合至善至美的境地。数学学习智慧是个体在面临复杂数学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德行修养、聪明才智、意志品格、计策谋略的综合呈现。因此,数学学习智慧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另一种表达。培养数学学习智慧,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以"思"提升觉知世界的智慧;二是以"悟"培养认知自我的智慧;三是以"达"形成融会贯通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智慧的培养要求强化哲学教育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虽以知识为基础 ,但它的关键却在于智慧。有智慧的人必然拥有特定的知识 ;而有知识的人却未必都有智慧 ;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胜负的也是智慧而不是知识。那么 ,究竟什么是智慧呢 ?在笔者看来 ,驾驭、整合、创造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就是智慧。人有了智慧 ,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 ,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智慧的形成完全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智慧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统一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体系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过程 ,数学、物理学统一的关键是智慧观、知识观和方法论的转变以及对知识本身的研究。全息数理以对传统的方法论、知识论和智慧论进行深入反思为基础 ,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真相为目的 ,更新和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 ;根据知识与知识所反映的对象、知识与知识载体、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把繁杂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体系整合为科学的、统一的全息数理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彻底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途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教育智慧,以前更多地是从教育技巧的层面来理解,新课标应该会让我们有这样一个转变即从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智慧人,智慧教育呼唤教育智慧。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机智寓于教育智慧中;教育智慧是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育智慧只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一、有效知识 知识作为人对事物认识的产物,必然是在某种需要或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因此,任何知识都是具有某种价值的.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一种知识的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但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主要强调知识的发展价值,即知识对于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有效知识”就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上理解的,是指“智慧含量高、具有较高发展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确认一类概念或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的方法。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在比较中确定共同点,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概念的本质,可以例举各种对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和认识对象的共同属性。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知识普适化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知识最初是实践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智慧,其主要关涉着如何实际有效地引导人的真实成长,研究人的有效发展,关怀人的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等,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智慧与人文取向的品性。而教育知识普适化通常所表征的主要是一些公理性、标准性、陈述性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知识的普适化存在着如下方面的问题:教育知识缺乏生命意识;教育知识缺乏实践智慧;教育知识缺乏个性色彩。由此,反思教育知识的普适化危机便成为当前教育知识构建的逻辑必然和教育实践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