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明 《科教文汇》2014,(17):206-207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可以促进幼儿获得良好个性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获得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据此提出通过活动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同龄编班在方便教学、提高效益的同时,存在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等问题。作者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南京师范大学紫金幼儿园的混龄户外体育游戏为例,讨论在混龄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遇到的交往障碍,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寻找解决策略。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反思路径,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交往困难,并提供具体的策略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训练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同伴关系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间形成相互协助意识及其人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本文试图对通辽市A幼儿园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现状调查,呈现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脉络特点,找出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11)
被同伴拒绝儿童(peer rejection)是指在同伴交往中几被多数儿童所排斥、拒绝、不受欢迎,总是处于孤立地位的儿童。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中,倾向于采取不友好或者暴力的交往模式,从而导致了他们被同伴拒绝的状况。研究表明,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被同伴拒斥的原因,根据儿童的发展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同伴拒斥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缓解紧张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顺利发展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幼儿与外界交往的最初场所,幼儿早期经验的获得来自子家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与同伴交往同时家庭影响着幼儿的同伴关系。为此,本文论述家庭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临美 《科教文汇》2008,(18):44-45
本文通过对在园幼儿(3、4岁-6、7岁)采用情境故事法来获得幼儿与同伴交往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研究表明:不同阶段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呈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交往策略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运用交换与协商等合适的交往策略的幼儿占多数:但教师与家长仍需重视指导那些常采用等待、回避、冲突等不当交往策略的幼儿。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曾经提出:儿童能在同伴冲突中习得社会性发展相关的能力,习得社会性交往的技能,换而言之,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本领,和儿童在同伴中的同伴冲突有十分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郭腾飞 《科教文汇》2011,(2):43-43,69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在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同伴关系最新研究领域的有关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园日照充足,有丰富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宽敞的室内活动空间,为我园开展体能活动提供了保障。因此,将健康教育定位为我园的特色教育。2010年开始,我园在教研活动中生成了针对中、大班幼儿交错开展的混龄体能活动,并且开设了供幼儿自主选择的12大体能游戏区。在开展活动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在不断的探究,到底怎样的形式更适合中、大班幼儿混龄玩耍?到底怎样的模式更利于幼儿的体能、智能的开发?到底怎样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在同伴的作用下提升社会性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1、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交往环境。2、适时指导,放手让幼儿进行交往活动,培养交往能力。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朱滢滢 《科教文汇》2023,(22):185-188
深度学习能力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幼儿深度学习是一种幼儿基于自身兴趣,主动探究、理解、建构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迁移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与游戏紧密相连,幼儿的大部分游戏都有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游戏着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个体,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户外混龄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形式,有利于打破幼儿年龄和空间交往限制,进一步增强幼儿教育活动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混龄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教和学不经意地发生在幼儿游戏中,从而促进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对幼儿音乐方面的培养就在于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和自发地进行音乐活动,并且能够创造性的进行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活动如何才能达到《纲要》中的要求,让幼儿做到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呢?这就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交往能力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认为,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可见鼓励和帮助幼儿学会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家庭"伙伴式"交往活动模式,不仅为幼儿拓宽了交往的空间、提供了交往的环境、创造了交往的机会,更为帮助幼儿提高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交往,融入集体生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小班幼儿刚入园,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需要与同伴相处,共同生活。然而,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与人分享,这将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十分必要,它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韦新 《百科知识》2023,(6):84-86
<正>同伴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最重要、最频繁的接触者,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与社会性发展。但笔者发现在幼儿园里,总有一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被排斥、被拒绝。如果不对被拒绝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会使其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被拒绝,长此以往,对其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研究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实际状况、为什么同伴会对受欢迎幼儿和被拒绝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等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只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包括从小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积极促进每一个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进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8)
3~6岁独生儿童与非独生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同伴交往能力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家长应为儿童创造交往机会,扩大儿童交往范围,也应针对儿童不同特点,适时进行重点引导;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提升自身交往意识与能力,也应适当提高对儿童生活自理与同伴交往的要求;家长需调整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同伴冲突,并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提升亲子交往质量,从而为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指南提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需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从幼儿园教育目标出发,研究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提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体育活动的一种补充,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活动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同时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坚强勇敢,学会交往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儿童社会化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被同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所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更是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