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运用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11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外6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低,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偏小。“跑不快,跳不起”仍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共性。运动员助跑的绝对速度能力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差,是制约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指出实施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旨在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远起跳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率,直接影响跳远成绩,也是评价跳远起跳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比赛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发现起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应控制在7—12%的范围,偏大或偏小都会使跳远成绩下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着地角偏小,导致更多的水平速度无意义损耗。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跳远运动的现状,运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对江苏省少年运动员提出了0“提高绝对速度,带动跳远训练”的指导思想,论述了跳远运动中各种速度的特点,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跳远起跳的水平速度转化率,发现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垂直速度的获得两者改变机制。变化阶段不同,水平速度转化率与运动成绩无显著相关性,提出了水平速度转化无法为评价跳远起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跳远最后两步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优秀跳远动动员成绩与相关数据对比,揭示最后两步步差数大小对水平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析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本文从跳远起动姿势以及助跑的节奏等方面来研究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指出: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技术的掌握有显著影响,练习中保持稳定的节奏有利于踏板的准确。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速训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本通过对大量国内外跳远研究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技术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运动系跳远组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运动系学生的跳远技术训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录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跳远全程助跑、全程助跑起跳与完整跳远进行运动学比较。结果表明:全程助跑不起跳练习手段因与完整跳远助跑技术动作存在较大的运动学差异,且割裂了助跑与起跳结合这一跳远的核心关键技术部分,所以不应采用该手段作跑练习的方法;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手段与完整跳远的相应技术部分的运动学数据相近,且专项强度更高,所以可作专项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1.
快速而又准确的助跑上板起跳技能是我国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多年存在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训练和培养运动员对步长、步频精细的本体感觉分辨与调节能力是远度跳跃项目专项技术训练的首要任务。实验中提出的"指定分辨踏板训练法"能有效地培养和形成练习者在快速助跑过程中对步长、步频的感知与调节能力,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远度跳跃项目中快速助跑起跳犯规和不能准确上板起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跳远教学改革,忽略起跳板这一扼制学生快速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的因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使竞技运动项目"生活化"(如设置各种情境———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通过情节化、游戏化、竞赛化、简化等多种手段,使教学富有乐趣;通过教学改革,将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转变为突出健身属性的教学,使之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终成为健身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提早改变和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程 ,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随之加速上升和增大 ,加快助跑速度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跳远属于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跳远的成绩与腾起初速度(V)和腾起角度有关于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绝对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改进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二是增大着板面和离地角,减少扇角,提高腾起角。  相似文献   

16.
男子跳马前手翻空翻类高难动作的上板及踏跳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使用美国产PHOTOSONICS高速摄影系统,拍摄了11届亚运会男子跳马成功试跳动作。通过“万胜”影片自动解析系统解析平滑,获得了一批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指标,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对该类动作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参数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技术完成的主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以较大助跑速度上板是这类高难动作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整个踏跳过程中呈现出髋、膝角一直持续增大的特点;以较小上板角、较大髋角上板更有利于踏跳;踏跳过程中获得的身体翻转角速度主要由撞板时强大的反作用力形成的力偶矩产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验研究 ,结合现代教学理论 ,把跳远技术动作转变成逻辑单元序列 ,利用智能信息的有序性的特点 ,设计出了“跳远双向串连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初学者在学习跳远技术过程中始终抓住“助跑和起跳的结合技术”这一学习重点。  相似文献   

18.
论撑竿跳高的自由起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起跳是一种先进的撑竿跳高起跳技术.分析讨论了自由起跳的理论依据,阐明了其技术实质和目的,详细描述了自由起跳的动作要领,同时倡议广泛应用和推广这种先进的起跳技术方式,以促进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观察统计、调查访问,分析了女子跳马踺子类动作的发展前景,重点研究了该类动作的踏跳和推手的技术特点,对进一步发展该类动作技术,提高我国女子跳马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教学过程中,其技术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在教学中,每个部分各有重点和难点,而完整技术中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则是整个跳高技术的关键,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如何,对完成过杆与落地技术和运动成绩有较大影响。因此,重点抓好这个环节的教学是为了减少以后的教学难度,也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数里,掌握好完整技术动作,为今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