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路 《北京档案》2003,(8):39-39
据港台媒体报道,香港长江实业集团附属公司FlyingSnow,以3.528亿港元标得前『水警总部』古迹旧址50年发展权,拟将该建筑物辟建成一座『文物酒店』,以文化产业的新型业态来吸引海外游客访港.  相似文献   

2.
北京拉网     
为了斩断SARS传播途径,流行病调查队要在第一时间里从茫茫人海中找到SARS患接触过的人群。这是一项关键却艰难的工作,虽然北京的2500名流调人员做出巨大努力,但仍有一半的患没能找到传染源。它意味着,危险仍随时在我们身边潜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感染SARS的医务工作,王贺在2003年的经历并不能反映所有SARS患的遭遇。逝已经远去,而大多从SARS魔掌中逃脱的人在未来要面对的远比王贺更多。  相似文献   

4.
初到一座城市,人们通常会买一份这个城市的报纸,试图从中快速了解这个城市。因为,一张报纸根植于一座城市,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产品和精神载体,它在传递一座城市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对一座城市的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舆论,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郭军 《记者摇篮》2004,(7):47-47
2003年的春夏之交。非典疫情侵扰着中华大地。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英明、正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沉着应对.共战非典。作为祖国钢都的鞍山,如何打好这次报道战役,是对我们编辑、记者自身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思想精神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6.
种种情况表明,中国已处在世界舆论的漩涡中。许多专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非典”已经由一起普通的公共卫生事件.演变成一次政治公关危机,而对这次危机,新政府需要表现出镇定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虽然远非一些传媒过激所言“到生死关头”,但非典型肺炎的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新加坡等地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当前如何应对,对各政府均是一场考验。  相似文献   

8.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第111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一段精彩手笔——“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劲势冲向全国,一举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授奖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这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0.
曲华 《兰台世界》2004,(2):15-15
自大连市2003年4月4日下发了《大连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以来,我们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随即投入了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院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着防非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起来。全民防非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不及时做好防非文件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11.
亚洲面临着金融危机后又一次严峻考验,一些国际学甚至认为,如果举措失当,“非典”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后续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伊拉克战争。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共济,而不是互相埋怨,隔离,敌视,恐慌,隔绝,甚而报复。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要融人一座城市容易,但要他影响一座城市却很难。一个人可以轻松地成为一座城市的新移民,但要他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决非易事。正因为如此,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值得后人研究。察诸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张謇确实是一个特例,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不仅融入一座城市,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报纸     
中国抗炎是否成功,农村的疫情能否受控将是其中关键。国务院5月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是这场抗炎大战的另一个里程碑,《人民日报》引述温家宝的话说,“乡村的基础医疗设施脆弱,技术能力不足,疫情监督系统不完善”,虽然现在乡村地区并无爆发大规模感染,但仍不能掉以轻民。“忽略农村的防疫是不能容忍的”。温家宝在与省级官员的全国性视讯会议中也强调,中国在乡村地区的防疫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爱北京     
一位网友在听说北京某小区的居委会勒令外地人三日内离京后,发了一个帖子:“北京不是一个温馨的城市。尽管我自己的身份证是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我看她早晚是要被我抛弃的。”是SARS让北京变了,变得不再可爱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一位出院的SARS病人这样讲述她的心理历程:对SARS的恐惧把她和她的亲人分开;而对亲人的爱又把他们联在一起。真正折磨他们的,是那份因爱而生的内疚  相似文献   

16.
在这场非典危机中,由于媒体在政府和百姓之间,充当了一个积极的第三作用,使政府、百姓、媒体之间,形成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健康关系。  相似文献   

17.
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疾病,普通公众是无能为力的。对他们来说,每天从媒体上获知医学专家给出的忠告或建议,已经成了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如何消毒、如何隔离、如何鉴别发病症状、戴口罩有什么讲究等防治细节,通过专家,传递给公众。正是因为专家们的表态,公众才能正确预防非典,民心才能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18.
病毒有灵?     
历史上,千千万万人无助地面对自然灾难时,就曾把这些自然灾难看作是有灵的——把什么东西看作有灵,就是“放大”了这种东西,同时“放大”了人类恐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16日,星期六。刚吃过早饭,突然单位来电话通知我,马上乘客车到偏岭非典检查站值班,同去的王斌局长已先走了。电话就是命令,检查站就是前一,我当即动身。  相似文献   

20.
不少消息说SARS疫苗的国内研制已成功在望,但在SARS可能再度来临之际,让人们失望的是,我们还得再等一段时问。而疫苗“迟到”的原因,既有科学因素,也有非科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