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澜  李雪 《游泳》2005,(3):36-36
在一套自选中我们往往以冲起或顶起劈叉动作展示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一般放在音乐的重拍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个有趣的动作,因此很愿意练习。在所有花样游泳基本动作中这个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练习时应注意从陆上到水上,从分解到完整的原则。一陆上练习1、中段用力训练:正确的中段用力和身体打开方式对提高冲起的水位至关重要。·以站立姿势开始,胸部拉向大腿,使身体尽可能前屈成屈体姿势。·手放在大腿后侧触摸股二头肌的上端(教练可帮助运动员寻找),当我们打开身体时首先应是这块肌  相似文献   

2.
垫球是排球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排球教材的一项主要内容。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时,除注意教材中所归纳的学生常犯错误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重视准备姿势和移动的教学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技术的基础技术,准备姿势的好与差和移动速度的快与慢是能否及时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进行垫球练习时,身体重心过高,不是积极移动去保持正面对准来球,而是站在原地等球,一旦当来球离身体稍远时,学生不是快速移动到位后再垫球,而是站在原地向前伸…  相似文献   

3.
障碍跑     
《中华武术》2009,(7):64-64
跨越水池的生物力学分析 当身体重心超过支撑腿时,伸脚触及并用钉鞋扒紧横木的前缘。当身体重心进一步向前移动时,用力向前而不是向上跳离开横木。  相似文献   

4.
刘勍虎 《中华武术》2010,(10):50-51
滑步推铅球技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身体移动决、重心起伏小,滑步结束后要使身体处于最后用力的最有利姿势,也就是超越器械的动作姿势。滑步技术动作过程的要点有四。(以右手持球为例)  相似文献   

5.
核心力量是花样游泳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控制因素,对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协调平衡,提高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速度、力度、水位等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花样游泳运动是非周期性项目,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针对躯干深层小肌肉,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负荷的训练。围绕花样游泳项目专项体能构成要素,提出核心训练的基本思路,建议在初始诊断的基础上,划分训练周期,筛选训练方法和确定负荷趋势,注重运动员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触摸与限制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蹲踞式”起跑是快速跑技术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快速跑成绩的一项主要技术要素,是快速跑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就“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目的和任务而言,是指应用符合人体重心移动规律,采用某种身体姿势,使人体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最大动能的行为方式。因此,能否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对初学者来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人体重心移动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根据人体重心移动规律,即人体某部分位置的改变,人体重心移动方向与该移动方向一致,甚至可越出体外之规律,应用不同的身体姿态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效果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引起重视,核心力量是花样游泳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控制因素,对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协调平衡,提高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速度,力度,水位和表现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针对躯干深层小肌肉,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负荷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技术新颖,较俯卧式容易掌握,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但在学习过杆时,常常感到害怕。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只用短短的时间,就对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反复观察正确的示范动作和技术图片,同时讲清楚背越式过杆技术的合理性。跨越式、俯卧式过杆姿势,是整个身体或大部分身体同时过杆,且距横杆较远,身体重心在横杆的上方.而背越式过杆是从头到脚依次越过横杆,身体重心始终在杆下。当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你打台球     
一、基础功法(一)击球姿势学打台球也和参加其他运动一样,开始要先打好基础。台球运动的击球姿势是掌握台球技术的基础。现分四个动作环节,以右手握杆为例,分别说明如下:1.身体姿势(1)球杆重心位置: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圈或一个钩,把球杆后部套在圈里,然后左右推动球杆,调整平衡为止,这时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这支球杆的重心。再从这个重心向杆尾部移动20至30厘米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c型”曲线的说法 在国外的一些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打高尔夫球挥杆动作的最后阶段中,关于形成“c型;曲线的身体姿势的例子。具体指的是由于腰部的转动和身体重心的移动而形成的身体背弓的姿势。关于“c型”曲线在投掷项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跳高越过横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顶点应位于横杆上方(不排除身体重心从横杆下经过的可能性)。“位于横杆上方”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我们应当深入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顶点最合理的位置到底是在横杆前上方还是后上方、或是正上方?  相似文献   

12.
一、站立架式分析 站立的进攻、防守、反击技术主要是抱腿及其各种变化,所以自由跤的站立姿势既要有利于我方抱上对方的腿,又要不利于对方抱住我方的腿。目的是和对手搏斗时不吃亏。运动员因级别和身材高矮不同其姿势虽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要以身体重心稳定和移动灵活为原则,并要求攻守兼备。常见的站立姿势有三种。  相似文献   

13.
当你在球场上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朝反方向跑动或大跨步时,身体重心会突然改变,此时,脚步移动一定要有爆发力。练习"爆发力的脚下功夫" 提到爆发力.  相似文献   

14.
一、开始姿势的技术分析现代自由跤比赛,站立的进攻、防守、反击技术主要是抱腿及其各种变化,所以自由跤的站立姿势既要有利于我方抱上对方的腿,又要不利于对方抱住我方的腿。目的是和对手搏斗时不吃亏。运动员因级别和身材高矮不同其姿势虽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要以身体重心稳定和移动灵活为原  相似文献   

15.
摔跤与力学     
一、人体的平衡人体能保持各种站立姿势,是由于身体重心的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保持平衡的结果,当平衡被破坏时重心是下降的(产生不了恢复平衡的力矩)。平衡的稳定程度取决于支撑面和稳定角的大小。支撑面包括支点及支点边缘所围成空间的表面积。不同的站立姿势其支撑面的大小也不同(图一,①一⑤),稳定角是人体重心垂线和重心到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图二②)它表示着身体在这个方向上的稳定程度,稳定角越大,稳定性越好。当人的重心投影离开了支撑面时就要摔倒。摔跤就是利用各种技巧,使对方的重心投影点越出支撑面而倒地,同时使自己的重心投影始终保持在支撑面之内。例如,两脚左右开立时(图一①)前后稳定角就小,应向前后摔;前后站立时(图一④)左右稳定角小,应向左右摔。而摔跤的基本姿势(跤  相似文献   

16.
一、垫球是接发球、接扣球和防守的主要手段垫球时的要领是:面对来球,看清它的落点迅速移动到位,身体成半蹲准备姿势。当来球接近腹前时,两掌根两肘关节靠紧,两手手指重叠后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手腕下压,两臂外翻形成一个平面。然后根据来球选择好抬臂角度,手臂迅速插入球下,用力要全身协调,蹬腿、提腰,重心随之前移,同时靠两臂相夹、收腹含胸、压腕抬臂等动作密切配合,在球离臂一球左右时,蹬地发力,提肩压腕,将球垫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平面上。臂平时放松,触球时紧张,两臂要保持平稳固定,身体和两臂有自然的伴送…  相似文献   

17.
一、防守步法原理防守步法分为滑步、后撤步、攻击步、碎步和绕步,其技术动作结构主要包括踝、膝、髋、腰为轴的各种动作。以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为衡量依据,从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防守步法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l. 低重心的准备姿势任何步法的移动都要保持屈膝稍弯腰降低重心的基本姿势,以便于及时移动,去完成各种防守技术动作。2. 控制身体重心各种防守步法都是通过前脚掌用力蹬、辗地面或是用脚着地时的抵地制动动作来实现的。同时,为了获得防守中主动变化速度、应变速度及防守的攻击性,应在水平面上保持重心的稳定性。故而,…  相似文献   

18.
姜林 《篮球》1998,(12)
防守移动技术是防守技术的基础,运用的自的是为了抢占有利位置,防止对手摆脱或者是及时、果断地进行抢球。打球、断球及抢篮板球等。防守移动技术由准备姿势、控制身体重心和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三个要素组成。一、防守的准备姿势各种防守技术动作均由防守的准备姿势开始,不同情况下防守的准备姿势有所区别,分为:起势姿势、防投篮姿势、防突破姿势、防传球姿势。1.起势姿势篮球比赛中,最忌讳的是防守队员无任何姿势,松懈地站立。随着篮球运动激烈程度的增加,要求防守队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处于"临战"状态,这就要求队员必须掌握起势…  相似文献   

19.
一、分析与讨论 1、大外刈技术动作简述。成右边实战姿势组合,对方右脚横向迈步时,用左脚向对手右脚后移动,拉底手,使对方重心升高。后移,再用右边腿向对方右腿外侧滑去,用右手向对手的左肩推,使对方身体重心落在右脚时,向右后方失去平衡。闹右脚抽打对方右腿后小腿使对方向右后仰卧摔倒。  相似文献   

20.
安英华 《中华武术》2010,(12):44-45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姿势不规范 起跑时重心后坐不能及时发力或支撑不够造成身体前倾,还有就是蹬离起跑器时跳起或上身抬起过早,以上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快速起动还会延缓起跑后的加速。因此在练习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