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剖析了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创新发展了平衡记分法应用于新领域,提出了更为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增强型平衡技术创新记分法,从财务、客户、流程、发展及社会生态等5个方面全面设计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项指标进行了详解。为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客观评价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来,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吸引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创新基金项目后评价可揭示创新基金的中长期影响。以福建省2001—2008年立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创新基金宗旨和目的,从技术创新项目本身成效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构建以项目成效、企业创新和企业成长为一级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AHP方法进行项目后绩效评价,比较分析不同年份项目验收后的绩效情况,并采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各年份创新基金相对效率水平。研究表明,创新基金的项目本身取得了良好效益,但长期看项目效益随时间减弱,同时对企业的中长期科技创新和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绩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受到管理层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于企业创新绩效测评尚存分歧,主要表现为统一的或普适性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方案尚不存在。本文通过对企业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的总结,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识别、企业创新绩效测度与评价等方面对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加以梳理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构建了基于"效率-产出"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综合性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企业创新绩效测评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构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消除投入产出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强线性关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6年、2017年佛山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来佛山创新绩效逐步提升;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明显提升,相较而言,顺德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断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综合评判,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单红梅 《科研管理》2002,23(6):120-124
章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综合判断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综合评判,并运用“最大隶速度”原则,评价出企业技术绩效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创勋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21-22,31
技术创新是一个周期性的技术经济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其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意技术创新的成长性,应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一致。针对目前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重新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的非连续性和突变性决定了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具有理论和技术处理上的难度,而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技术创新效益因子分析出发,构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具体测算,旨在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和具体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尹惠斌  游达明 《软科学》2014,(5):125-129,144
基于突破性创新的特征,借鉴传统创新绩效评价模式,从资源投入、技术产出、产品性能、过程管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6个维度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样本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进行模型训练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信度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全过程(投入、运行和产出过程),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转化为联盟创新主体的效用指标,构建"基于主体效用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收集了西部地区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涉及的29个创新主体的相关数据,采用Choquet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2014—2016年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体运行绩效进行评价,指出联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续的联盟运行机制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企业质量能力与技术创新都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但在实践中往往被割裂看待,在理论中缺乏相关性的定量实证研究。以双元创新为视角,根据北京市168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分别对3种创新方式下的不同质量能力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求创新方式异质性下不同质量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质量能力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中,采取渐进式技术创新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采取突破式技术创新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改进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采取综合式技术创新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据此提出建议,开展渐进式技术创新的企业要注重建立质量控制系统,保证质量符合性,及时处理质量偏差;开展突破式技术创新和综合式技术创新的企业都要注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及时纠正体系审核问题,同时,开展突破式技术创新的企业还要注重明确质量改进计划,持续改进质量,以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岭 《科研管理》2020,41(8):95-104
科技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创新风险,良好的融资体系可以通过容忍并承担技术试错和商业探索的风险较好地支持技术创新。本文比较了股票市场股权融资与银行信贷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风险容忍度的差异,基于52个国家或地区跨国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和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融资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更能提升企业家风险偏好,因而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更有利于支持技术创新;发达国家成熟股票市场比发展中国家新兴股票市场更能促进技术创新;股权融资无论经济上行期还是下行期都能更好的支持技术创新。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提高融资体系风险容忍度、降低股权融资约束、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融资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地区5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358套顾客–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计划行为理论,探索顾客契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价值共创行为和创新氛围在其中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在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在顾客契合和价值共创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当企业创新氛围较高时,顾客契合对价值共创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观、过程观和绩效观,提出NIS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建立EKV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合成贵州省企业TSI指数.研究发现,2006-2018年企业TSI指数由58.35%提高到80.54%,其中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知识再造力和创新价值实现力与全国水平差距缩小到3.92%、19.5%和...  相似文献   

16.
已有文献大多笼统分析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细化分析企业不同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以我国230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科学/经验两种学习密切相关,交互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3)环境动态性对科学/经验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依照技术创新主体以及技术创新的内涵不同进行分类。同时以青岛市为案例,客观分析了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环境,针对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青岛市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科研管理》2021,42(10):85-96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了创新绩效函数W_i=F_i(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_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1)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_i为(X_1,X_2,……X_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_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2)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_1,X_2,……X_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_i。由于F~*_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_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3)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_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4)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蕾  李明贝 《科研管理》2019,40(5):110-1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引起重点关注,但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尚缺乏深入剖析。为此,本文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吸收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沪深两市6个制造行业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技术广度多元化主要通过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而技术深度多元化主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