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认为,所谓“七主”,就是申主、惠主、侵主、荒主、劳主、振主、亡主;“七臣”为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此说附和者不少.但在马王堆帛书《伊尹·九主》可资对比的情况下,从君臣关系以及君臣不同表现上来看,我们认为,“七主”应该是申主一、惠主一、侵主一、芒主二、劳主一、振主一;“七臣”为法臣一、饰臣一、侵臣一、乱臣二、愚臣一、奸臣一.《管子》原文没什么错误,不必改读.  相似文献   

2.
史书中对于明代大臣进入内阁表述为"以某部尚书(或侍郎)兼翰林学士(或殿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其中入阁阁臣所兼的尚书都是显示地位的虚衔。但是,在明代的阁臣中,江渊、焦芳、方献夫、严嵩、徐阶、严讷、高拱、孙承宗和杨嗣昌九人,都以阁臣兼尚书并实际管理所兼任的部门。明朝在初期便形成了内阁不能干预六部事务的传统,以上阁臣在不同时期署理部事,引起了官僚集体的很大反应。关注阁臣兼管部事以及其他官员对此的反应,可以看出明代政治运行中的一些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张海涛  韩晖 《兰台世界》2013,(11):57-58
《新序》创作除“劝诫君王”一面外,劝诫人臣,为群臣作教科书的用意也很明显,《新序》讲了许多的为臣之道,体现了刘向的这一用意.这一用意的出现,与刘向时代朝臣现状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1 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称帝,到处收买人心,营造舆论.他许诺,若能为之撰文赞成帝制,将付黄金十万作为酬劳,同时奉上一个部长的职位.被袁世凯看重的对象,就是黄远生——“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但,“远庸大窘,一连七八天,他想延宕不作,那边天天一两封信地催促他”.无奈之下,黄远生只得虚与委蛇,作了一篇“似是而非的,表示对于帝制之意”.结果,袁世凯“龙颜”不悦.于是,9月3日,他只身逃离北京,南下上海,决意“此后当一意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致甲寅杂志记者》)同时,他在《申报》《时报》《大陆报》刊发启事,声明与袁世凯御用的《亚细亚报》脱离关系,宣称《亚细亚报》旨在“鼓吹帝制”,与自己“宗旨不合”,故“不愿与闻”.1 916年,黄远生远走美国,在旧金山街头遭遇枪杀,时年31岁.谁人所杀,至今仍然是谜.  相似文献   

5.
展龙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144-147
考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笔记史料的数量,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四库”馆臣从史料价值及存在的缺陷两个方面对这些笔记史料所进行的评论;认为这些评论符合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表现出清代官方学者对于明代笔记史料的独到见解,对我们认识和利用这些史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对《文选》陈八郎本等的音注,分析《文选》五臣音注的现状,考证它的原貌,归纳它的流变状况,发现现有文献上的五臣音注来源复杂,版本较多,传承系统复杂。陈八郎本等五臣注刻本上的音注已非五臣音注的原貌;五臣音注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由注文中变为正文中,然后形成整体,不再区分是谁作的;五臣音注数量亦愈来愈多。不宜以陈八郎本等的音注来作五臣音注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七月初一日辰时,上召臣英至懋勤殿。上复诵“初六鸣豫”六节,亲讲“九四,由豫,大有得”六节。初二日辰时,上召臣英至瀛台便殿。上复诵“九四,由豫,大有得”六节。初三日辰时,上召臣英至瀛台便殿。上复诵《豫卦》全篇。初四日后时,上召臣英至瀛台便殿。上复诵“谦,亨,君子有终”十节。初五日后时,上召臣英至东便殿。上复诵“六四,无不利伪谦”十一节。初六日辰时,上召臣英至瀛台便殿。上复诵“初六鸣豫”十二节。初七日辰时,上召臣英至瀛台便殿。上复诵《谦卦》、《豫卦》二篇。是日,因天暑暂辍讲数日。八月初六日辰时,上召…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辉煌时期,而<宋朝诸臣奏议>是这一时期奏议集高水平编纂的代表.本文试着从选题、选材、加工和辅文四个方面来阐述<宋朝诸臣奏议>的编纂特色.  相似文献   

10.
清修《四库全书》,为了渲染文治修明,巩固满清统治,更为了彻底肃清汉人根深蒂固的反满思想,对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作了不同程度的抽删改易。其中是对涉及“违禁”人物的言论删改较多,兹以清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为例,对四库馆臣处理屈大钧、金堡、钱谦益等“违禁”人物的问题作出初步探考。  相似文献   

11.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六臣注文选》底本并非宋赣州本,《四库全书考证》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讹误基本都同于明翻六臣本,且《洛神赋》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证《四库》六臣本与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四库》六臣本的底本属于明翻六臣本系统,确切说应是明吴勉学本。  相似文献   

12.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忠贞廉洁的儒臣.他的一生践行“忠孝”二字,甚至成了一个“忠孝”的偏执狂。在现在看来.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他所践行的“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处在当时的官场.他非常孤立、显得格格不入。他所践行的“孝“的另一方面是麻木无情.毫无夫妻情义,对子女也是薄情寡恩。随着对海瑞研究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民间学者苏克臣先生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现年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比我年长半个世纪还多,我们能够相识,并且成为忘年之交,完全是因为《津门小令注》这部书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开设了“记者走一线”专栏。这是一个现场新闻栏目。所谓的记者走一线.就是要求记者转变采访作风,下到最基层去,下到首都建设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第一线去,去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感受变化,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也是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笔家中藏有近代名书法家张荆野先生清末书赠先祖李弼臣隶书对联一幅,联曰:“巡华时伯赵,典卫暴山都.”  相似文献   

16.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  相似文献   

17.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至宋代才日臻成熟.流传至今的宋人笔记大约有500余种,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文献价值.清代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7种宋人笔记.这些笔记多是旧本久佚或湮没不传者,或可补史传之阙、于考证有益者.此外,四库馆臣还对所辑宋人笔记做了大量的校证工作,为后人的深入整理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部分的一个比较系统的考察。文章首先从序跋、目录、篇题和注释四个方面 ,论述《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的构成情况 ,然后又将其中的注释部分单独提出 ,着重讨论。本文认为《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的编纂 ,不仅有助于对文献本身的理解和利用 ,而且在实现编纂者通过奏议文献的编纂 ,总结北宋政治得失的编纂意旨方面 ,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姣姣 《大观周刊》2012,(26):18-18,14
民国初期,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逐渐瓦解,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却因基础薄弱而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序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袁世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更甚者,袁世凯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试图借用中国传统的帝制权威来稳定和延续中央集权政权,但这明显突破了社会的合法性限度,进而导致了洪宪帝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金凤 《晋图学刊》2014,(2):50-53
《国朝诸臣奏议》是宋代史部诏令奏议类的重要著作,成书以来即为史所重。文章介绍了该书成书经过,依据该书形态、刻工、避讳等方面,详细考证了黑龙江省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元明递修本《国朝诸臣奏议》的版本源流,探究了该书递经倪瓒、朱大韶等诸多名家收藏、后流入清宫的历史过程,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中华再造善本》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该书在文化传承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