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课题之一——发展,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学说去找寻发展现及发展的概念.目的是从现实人的存在方式讨论发展观的当代理解,从人的全面发展去深化、反思对于发展观的认知,又从发展现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为核心的哲学建构中,为科学发展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前提。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主题.并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甘慧 《大观周刊》2011,(51):37-38
在人生历程中,我们总会对思考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相信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马克思主义人学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解放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从一个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艾人类解放学说在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笔者无法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进行全面的论述,只能做简约化的宏观勾勒,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而我国的教育目的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体现在:从培养人的素质与其结构上看,我国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从培养人的功能上看,我国教育目的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培养人的途径上看,我国教育目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张秋艳 《大观周刊》2012,(9):155-15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人在个性、社会关系和个体能力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现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不仅指明了最高目标和发展内涵,而且对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袁方 《大观周刊》2012,(21):16-17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个性自由与人类解放是同一的历史过程,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马克思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ry and reality.Lifelin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History,Reality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26-28D64G109;1;D;G;G109_1;胡杨;20-22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张加磊;陶敏;贵州大学马列部,贵州大学马列部 贵州贵阳550025,贵州贵阳550025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现实意义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  相似文献   

7.
社会交往是人存在的必然方式,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人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这一途径。也正是社会交往,使得"自由王国"中的人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基于这一观点,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出发,试图阐释社会交往是如何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主旨是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因此,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是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年通过家庭和中学教育,深受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影响,初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认识;在大学中,马克思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作了深入探究,并通过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他的哲学自由观不断升华,不仅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地平,而且借助康德自由理论的合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思想,其成果显现于他的《博士论文》中。追寻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中学时代形成的某些思想质点,在他后来的理论创造中得以不断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主义价值目的的实现和经济效率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赵丝柳 《大观周刊》2011,(32):21-21
马克思的劳动并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被剥削现象的揭露,其产生的原因是私有制造成的人与劳动工具相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旧式分工”。劳动异化理论在现阶段还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现代人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自由而全面的程度,这是由于社会“板层结构”和发展的主客体相对立等条件的制约,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一切发展都应以人的发展为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是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积极探讨的问题。它是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入考察,对人的发展的三个形态理论的深刻分析而做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从本质上讲,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特征的全面拓展,是人生自由幸福的自我实现与不断超越,是人性真、善、美的获得与生成。其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多重视角来加以探究: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体现;人的依附关系的完全解脱;人的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雨果小说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雨果小说的灵魂李艾兰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广义而言,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有权过正常的人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这也就是当年马克思所设...  相似文献   

13.
赵室兵 《大观周刊》2013,(3):190-190
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不断的创新.只有人们有这种精神社会才可以发展.伟大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创新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哲学基础,也是创新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本文结合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看来,人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达致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必须首先告别“人的依赖性”,进而挣脱“物的依赖性”。所谓“人的依赖性”,是指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对血族群体、奴隶对奴隶主、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人,不具有相对于他人的独立性。所谓“物的依赖性”,是指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李雪 《今传媒》2011,(8):27-34
和谐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和谐社会是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体,自由与秩序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根基。本文从不同角度分别比较论述了中西方关于自由和秩序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学说,得出自由和秩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李雪 《报刊之友》2011,(8):27-34
和谐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和谐社会是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体,自由与秩序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根基。本文从不同角度分别比较论述了中西方关于自由和秩序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学说,得出自由和秩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后,北大进步青年越发关注马克思学说。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对于近代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1):18-19
自由问题,向来是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当下社会、在这样一个以凸显个性为主流的时代,自由的话题,引人热议。“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马克思哲学不存在本体论和价值论的隔阂,因此,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与社会存在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拳文立足现实,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经行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9.
尹世杰在《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8期撰文提出,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经济、文化的主体。社会发展应该体现主体的能力,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更美满幸福。当代世界一系列问题都牵涉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杨光兰 《大观周刊》2011,(44):44-44,4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断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由于马克思当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上还没有完全脱离出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影响,因此《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