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多元媒体时代,新闻事件一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也就随之进入公众话题讨论的漩涡中心。各方通过不同渠道高调发声、各成阵营,激烈辩论和碰撞,甚至影响事件走向,最后,回归理性,引发深思,形成"舆论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舆论"正能量"。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报道把握时机、角度和程度,及时跟进,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主动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工作应为凝聚正能量服务。只有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新闻宣传工作才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把握住舆论正确的方向,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本文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数据,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监测与分析,试图从舆论平台、舆论主体和舆论话题等多个侧面,对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进而对未来的中国网络舆论场发展态势做出客观研判。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1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对峙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官方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争 《东南传播》2015,(3):125-127
把握好"时、度、效",这既是对宣传报道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切实解决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一些社会热点引导上关键时刻"失语"、重要关头"迟语"等问题,有效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着力点和关键所在。只有把握好"时度效",传统媒体才能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抢占舆论高地,唱响主旋律,释放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担负着掌握核心话语权、消除不确定性、传播正能量等责任,以达到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的目的。发生于2014年3月1日的昆明暴恐事件是对当地媒体是否具备担负这些责任的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昆明当地媒体新浪微博认证账号在"3·01"暴恐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唐芸 《声屏世界》2017,(3):20-21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需要不断创新思路﹑ 用好新媒介和舆论的多元引导,这既是电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基层新闻单位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工作方法,深耕"走转改",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全力打造基层新闻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李志飞 《传媒》2015,(6):72-75
网众传播开启了“全民微时代”,民间舆论影响也愈来愈大:不仅打破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垄断,还对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鉴于民间舆论场的新变化与强大功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渗入到民间舆论场内,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最大重叠.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发展,对打通、聚合两个舆论场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聚合的隐性路径和坚守原则,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力,期冀为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聚合、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舆论加以调控在中外始终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由于中外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理论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对舆论本身观念的认识及利用舆论、调控舆论的手段也是有所不同的,这种迥异性也反映在对舆论调控研究的诸多理论视角中,诸如传媒(新闻舆论)是否"应当"被调控?是否"可能"被调控?"如何调控"及其"依据"是什么?舆论调控的"程度"抑或调控的"效果"如何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习近平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期,舆论宣传的环境、对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引领社会舆论,有效激发社会正能量,成为媒体需要承担的一项最为迫切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笔者就如何传递社会正能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增强社会责任和制度自信,是新闻人传递正能量的前提条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所以格外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由于改革发展中的中国"有点烦",面临成长的烦恼;众声喧哗的舆论"有点乱",虚假的信息和歪曲的杂音需要及时地驳斥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7)
舆论场的演化遵循社会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从舆论的形成到舆论场的发展都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舆论场结构演化的四个阶段:单核管制舆论场、双焦椭球舆论场、莫比乌斯舆论场、单核共生舆论场,分析了舆论场演化过程中的三步跃迁内在演化动力及驱动因素,为舆论与舆论场的引导与构建提供了理论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慧敏 《青年记者》2016,(32):23-24
如今,网络"正能量"谣言披着真实的外衣,打着"正能量"的旗号,以颇为隐蔽的方式大肆蔓延和扩散.这不仅是对舆论秩序的干扰,更侵蚀和破坏媒体公信力、社会总体信任感和社会风气.作为畸变的舆论形态,网络"正能量"谣言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康龙  孙世忠  王锋 《今传媒》2014,(12):131-132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两个舆论场"的形成,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进一步提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作为地方党报,延安日报在开展的"传播金融正能量·延安市首届群众最满意银行评选活动"中,从找准切入点、借助新兴媒体力量、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证实了党报只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遵循传播的规律,不断改进创新,就能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场,从而实现新闻宣传的新突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2传媒通鉴     
《青年记者》2012,(36):8
2012年的传媒界,不乏"好声音"。"以人为本"做新闻、"实干"谋发展,已成传媒人的共识。"走转改"进一步深化,新闻变革呈现让人振奋的新气象。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难点事件中积极发声,释放引导舆论的"正能量",并融合新媒体、新技  相似文献   

17.
郭亮 《新闻知识》2013,(9):30-32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监督权利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观点,形成舆论,实现监督。其目的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对现实中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为改革和发展纠偏护航。网络舆论监督信息如不加以有效引导,极易好事变坏,放大不良信息的恶劣影响,恶化社会舆论环境。可以从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开展网络媒体素质教育,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发言人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运用与疏导。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网络化社会中的正能量传播,应重视三个维度的考量.第一个维度是新,在新技术作为重要驱动的网络化社会,新媒体扮演着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前进的正能量角色.第二个维度是变,在这个媒介加速进化的全新传媒生态中,应在不断变化的网络舆论生态中审视其主流的正能量.第三个维度是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能量传播关键要看传播效果,要看是否顺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9.
舆论和舆情二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关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全媒体背景下,社会大众信息接触渠道增多,公众交流意见、分享情感的平台多元化等因素,都催促着舆论和舆情二者关系的改变和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和社会语境发生突破性的改变,让舆论和舆情不再局限于"舆情是舆论的初始状态,而舆论是舆情的升华表现"的简单联系.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织传播过程中,舆论和舆情在概念厘定、传播过程和发展走向等方面,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界线模糊、内容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20.
“微景观”弥漫的时代,社交媒体构建了诸多碎片化、真实的“微舆论场”。本文以“微信家长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研究框架,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探索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的动力和蕴含的社会图景。研究发现,微信家长群中的舆论作为网络公共空间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其背后是教育焦虑、青少年成长焦虑向社会焦虑转化和演变的过程。在微舆论场中,间距性、非同一性、对立性的异质观点出现与碰撞,构成了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动力的初步蓄积。舆论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随着微舆论场中情绪的升温与环境的激荡进一步扩散。老师在家长群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位置被极大“前置化”,扮演了信息整合和舆论引导、终结的角色。在舆论的形成中,表演、和气、面子等因素具有层层辐射作用,呈现出交织着传统情理文化的复杂社会图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微信家长群这种交往方式,更好发挥其信息沟通、家校共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