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教师从兼任到专任是中国学校制度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本文以教师为制度转型中的矛盾主体,用教师利益视角来解读经亨颐的教师专任思想,重温20年代如何实现教师聘任制度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美好教育"的提出合乎政治逻辑不言而喻,但我们还需追寻它的历史根源。近代浙江经亨颐主持的"人格教育派"触及教育的本质,旨在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追求的就是"美好教育"。"人格教育派"的核心人物是经亨颐,主要成员有夏丏尊、丰子恺、杨贤江、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熏宇、刘叔琴等,其思想体系由"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爱的教育"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4.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字子渊,浙江上虞人。经亨颐一生历任浙江一师、上虞春晖中学和宁波省立四中校长。多年来,经亨颐对“政府摧残教育”“、乱我清静教育界”不满,春晖中学依其“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思路办学,“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其兴学目标是:发展平民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国民。春晖的校训是:勤、慎、诚、恕。他期望学生弘扬古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精神,从改造自己做起,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春晖,经亨颐尝试推行教员专任,学生自治、教学自主,学制改革,男女同学,还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这一切迥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汇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的职业指导得益于黄炎培先生的发起与推动,而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对职业教育忽略人格陶冶的纠偏,青年杨贤江则试图将两者的教育思想统一协调起来,以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几种教育思想的互相交织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职业指导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28):108
1938年9月15日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逝世经亨颐(1877—1938),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浙江上虞人。1902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后因遭守旧势力排挤而离职。此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1923年又到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春晖中学是浙江上虞的一所私立农村中学.它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1920年,他从苦心经营13载的浙江一师去职,受上虞富商陈春澜资助,回家乡筹办春晖小学.做了多年"教育救国"的梦,他终于有了一块实验的田园.从校舍的选址设计,到教员的聘请,再到《春晖中学计划书》的完成,他一一亲力亲为.短短几年间,这所位于乡野的农村中学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8.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李叔同与近代音乐教育 (一)重视人格教育 李叔同把"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的音乐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他虽然十分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但这却不是他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他的这种人格教育思想是在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是后者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 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人格教育思想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尤其是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中外人格教育思想显示出跨时代的历史性和跨文化的一致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中国人格教育从传统的"律己修身"向现代"健全人格"的转变,外国人格教育从片面的"自由人格"向"健康人格"的转向,进而促使中外人格教育思想整合,即对"现代人格"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于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然具有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他关于教人做人的思想,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明人兽之别的基础上,将教人做人的主张发展为较为系统的人格教育理论,并论述了人格教育的目的、任务,揭示了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阐述了人格教育的基本动力、途径及其原则和方法。这使孔子倡导的教人做人的教育,由经验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从而在历史上得以长期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杜威与蔡元培都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因受西方资产阶级人格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构建了其"完整人格"教育理念,而蔡元培则在中国大力倡导"完全人格"教育思想。拟从杜威与蔡元培人格教育思想的内容、特性来考察他们的异同及对当今人格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杜威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其《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完整人格教育思想,旨在强调"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的改造"及"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系统、完整的教育理念。从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其完整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内容、特性及其对当代中国学生进行完整人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春晖中学是浙江上虞的一所私立农村中学。它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1920年,他从苦心经营13载的浙江一师去职,受上虞富商陈春澜资助,回家乡筹办春晖小学。做了多年“教育救国”的梦,他终于有了一块实验的田园。从校舍的选址设计,到教员的聘请,再到《春晖中学计划书》的完成,他一一亲力亲为。短短几年间,这所位于乡野的农村中学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辜鸿铭是近代中国反思教育现代性的思想先驱。他从反思"一战"的教育根源入手,批判现代教育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道德人格教育、批判爱国主义教育的工具化,认为人格教育的缺失和道德教育的工具化是"一战"发生的教育根源。与现代教育相比,辜氏认为儒家传统教育的优点在于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是一种"大人之学"。在中西教育比较视域中,辜氏认为教育应以探寻合乎道德的人生之道为宗旨。  相似文献   

18.
廖世承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中等教育专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绩蜚声国内外.在这些卓著的成果中,其人格教育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先进性给我国现代人格教育以许多借鉴.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廖世承人格教育思想深层的文化取向,研究他是如何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相融合的,以求给我们现代人格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春晖中学是浙江上虞的一所私立农村中学。它的创办人是近代名教育家经亨颐。1920年,他从苦心经营13载的浙江一师去职,受上虞富商陈春澜资助,回家乡筹办春晖小学。做了多年“教育救国”的梦,他终于有了一块实验的田园。从校舍的选址设计,到教员的聘请,再到《春晖中学计划书》的完成,他一一亲力亲为。短短几年问,这所位于乡野的农村中学呈现出崭新的气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秦国以法家的赏罚理论为指导制定国策,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终灭六国.秦统一后,继承了法家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加之专任刑罚,阶级矛盾激化,以致速亡.秦因法家思想而兴,也亡于法家思想.从秦运用"刑德二柄"的法家思想及专任刑罚到汉代采用礼法并用的"霸王道杂之"的转变大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这近百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大变化时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两代统治思想变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