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1月27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5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科技传播与媒体融合"。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并致辞。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分别作大会报告。开幕式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主持。王春法在致辞中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1月16日,科技传播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论坛设置了7个主题分论坛,其中"国际视野下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主题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下称"专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3方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1月16日,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京召开,主题为"全媒体时代的科技传播"。会上颁发了2019年科技传播奖与大数据科技传播奖。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来自各新闻单位、科研院校、有关部门的2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贵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志明出席大会并致辞。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终身教授、IEEE云计算协会主席、欧盟研究署大数  相似文献   

4.
<正>12月17日,以"大数据应用与创新"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季星星,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等嘉宾出席。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新华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委会承办。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主持。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王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技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联合媒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科协"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宗旨,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心发挥科技媒体信息传播与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科技文化融合,提升科技扶贫能力,努力开创科技协同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2019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的一番话,吹响了新媒体融合的号角。时过一个多月,在媒体展示融合发展新进展的重要窗口——2019年两会上,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主流媒体应时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泛运用5G、4K、AI、VR、AR、MR等前沿技术手段,让"黑科技"服务于两会报道,跑出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度"。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8,(9)
正9月18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承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学素质促进与媒体的责任"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跨时代的科学精神和媒体在提升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生态健康联盟主席彼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技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联合媒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科协"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宗旨,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心发挥科技媒体信息传播与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科技文化融合,提升科技扶贫能力,努力开创科技协同发展新局面。协同中国科协系统和各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行业协会、各领域学会的中外专家团队、先进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界、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类资源,搭建科技、金融、文化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政、产、学、研、媒、金、企"深度融合。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示范体系;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将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助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邹冰洋 《今日科苑》2021,(10):41-47,58
"融媒体"是当今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科技传播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变革.但在享受"融媒体"红利的同时,也应始终坚持科技传播的核心和本质是内容,权威、专业的信源始终是传播受众的刚性需求.本文通过对融媒体传播模式的简要解读,分析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的优劣势,探讨科技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自我,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3日—24日,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本次论坛以"中国航天日"为契机,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未来宇航研究院承办,网易科技、远望智库协办。本论坛以"逐梦航天,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新航天,新生态"为论坛口号,旨在聚焦融合国内外商业航天先进技术理念,探索发展未来宇航科技,推动商业  相似文献   

11.
科学记者是代表公众利益?还是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如学术界某个流派?某个科研部门或产业部门?为什么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科技传播学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新闻传播能不能在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科技传播对公众有什么样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是否加深了或改变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2001年2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社长杨时光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代表,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技传播大会.本刊记者专访了李希光教授.  相似文献   

12.
刘聪  韩向东 《现代情报》2015,35(12):50-54
基于移动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又一大平台的背景,清晰"时政新闻信息"概念,对"澎湃新闻"APP时政新闻信息传播进行实例分析,从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姿态、传播方式和分享服务等方面,分析时政新闻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为切实提高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公信力和传播效果、提高民众政治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全媒体采编系统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通道有效的结合,将新闻资源进行共享并且进行一次采集,多种制造生成,多元化传播,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不光丰富了新闻的采编的形式,对新闻的传播速度,方式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更能加强媒体传播效应。全媒体采编系统将根据媒体融合特点,合理重构采编业务流程,按照融媒体发展业务要求来重新合理定制。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围绕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主题,充分利用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开展科普宣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电从远方来、解读特高压"活动中,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陈维江介绍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组织翻译出版《风吹电来》蒙汉双语、彝汉双语科普图书,并开展了"《风吹电来》科普送书进草原"活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功举办的"电力科普凉山行活动",聚焦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  相似文献   

15.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陈珂珂  李森  高勘 《今日科苑》2022,(1):60-69,78
本文从中央媒体头部效应明显、科技类行业媒体积极探索和高影响力平台渠道较少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国际传播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受众和访问量分析、栏目设置、内容产品质量和访问体验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科协英文网国际传播能力现状.进而从提高汉英新闻编审能力、做好主体本位表达、引领全国学会英文网站发展和推出"中国科学家"品...  相似文献   

17.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开始作为一种新兴媒体逐步打破了传统"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新闻传播领域打下来一片天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成为当前媒体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旧媒体互补的几点思考,进而能够为我国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会》2017,(1)
<正>2016年11月11日,第十八期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本期论坛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学会在科技评估中的主导作用"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冯长根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副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论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出席论坛并致辞。  相似文献   

20.
张雯暄 《百科知识》2023,(15):30-31
<正>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媒介方式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相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纸媒,逐渐发展到以各类新媒体为主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并在不断扩散。新闻传播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品质、传播效率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好地促使新闻传播过程实现“精、准、快”的目标,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融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的路径,以“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作为传播理念,为新闻传播品质化发展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现阶段,融媒体可以看作是多元性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