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5个,其中“蝶”、“下”、“降”、“冲”、“[目聂]”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食掌] ”、“揰”、“嬔”、“鵮”、“ ”、“胤”、“縼”、“煠”、“ ”、“烃”、“烼”、“ ”、“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2.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三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汏”、“扔”、“ke”、“尥”、“矼”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搌”、“唵”、“豗”、“旅”、“拌”、“科”、“[ ]”、“[]”、“[它攵]”、“[辶雷]”、“[捾]”、“ [扌策]”、“[斮]”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3.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烧”、“擐”、“鬻”、“鶄”、“[犀刂]”、“敕”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农”、“趮”、“[至辶]”、“[日良]”、“[扌忽]”、“[合攵]”、“爁”、“懑”、“淖”、“luan”、“羊力”、“豧”、“xie”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4.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再考释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攮”、“削”、“操”、“扚”、“踒”、“縻”、“解”、“褪”、“瘝”、“煍”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扚”、“沰”、“[詹刂]”、“揌”、“[祝土]”、“[少刂]”、“荡”、“顉”、“[目后]”、“ ”、“趣”、“[ ]”、“[沙目]”、“ [口乏]”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6.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烈"、"康"、"■"、"■"、"丑"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侧"等保留了古代的语音。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娝"、"疲"、"韶"、"俷"、"尖"、"怵"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7.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 "、"蠡"、"趮"、"乔"、" "、" "、"左"、" "、"萎"、"鹜"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硙"、"趮"、""、"倯"、"萎"、"本"、"丧"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8.
黔阳方言的被动标记有三个,即“着[ts‘o45]”、“让[laη24]”和“把乞[pA31t‘i45]”,其中“着[ts‘o45]”是从表遭受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让[laη24]”是从表使役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把乞[pA31t‘i45]”则是由表给予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9.
潼关方言“了1[.li?]”是动词“了”字声调虚化的结果,“了2”有[.lia]和[.li?]两种语音形式。潼关方言常见的“V了1N了2”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和动补式两种;潼关方言可以如普通话那样说“吃了1饭了2|嫁了1人了2”,也可以如西安方言那样以把字句的形式来表达;潼关方言“V了1N了2”等形式具有宽泛性,其谓词限于动宾式结构、动补式结构或形容词。潼关方言的“了”字还可以表示假设等;潼关方言“了2”的语音形式([.li?]或[.lia])常常可以处于“了1”的语法地位,而处置式把字句里的“了1”不能是“了2”的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武穴方言动词与普通话动词也有不少差别,这些差别具体表现在音节数量、读音、词形等方面。为了分析简便计,下面列表略作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詈骂语的安徽阜阳方言[t(c)hi213t(s∫)]是一个文化词,也是一个方言特征词,它的词形是“妻侄”,这种用法广泛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许多片区,“妻侄”内在的文化因子是其成为詈骂语的基础所在,可以作为方言特征词作为划分方言区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3.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台语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动词重叠的现象。在一些语言中,动词重叠用得多一些,如壮语。布依语、仫佬语。一些语言则不太普遍,如在傣语、水语中,仅偶尔可以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动词构成AABB的双音重叠式,表示动作的反复。在侗语中,绝大多数动词不能重叠,只有一些行为、动作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的“不经心”。在他央语支语言中也只有少数动词能重叠使用。从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来看,侗台语族语言的动词重叠显然是汉语影响所致。在一些侗台语中,发现有“V了V”、“V—V”…  相似文献   

14.
[描绘描写]①很清楚,这里描绘的是月食。②原来天文学家在一首诗里发现了这样的描写……[同]动词,都有“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的意思。[异]“描绘”侧重指如绘画似的把事物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  相似文献   

15.
陈山青教授     
陈山青,女,1968年8月生,湖南汨罗人,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中系教授。1990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系。1998年3—4月参加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二十六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同年5月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2001年8月评聘为中国语言学副教授。2002年7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话中,[1]韵母只和声母[ts]、[ts‘]、[s]相拼。而在合肥方言中,[1]韵母除了和[ts]、[ts‘]、[s]相拼之外,还可以和十个声母,一个零声母相拼。相拼后和普通话相比有的声母不变韵母变了,有的声母韵母全变了,变成另一个音节。下表可以显示合肥方言[1]韵与普通话[1]韵和[i]韵的大致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18.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19.
潞城方言属于晋方言上党片的潞州小片。在潞城方言中,完成体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参照时间已经完结或产生了某种结果,常用体标记有“喽1[1 u]”、“啦[la]”、“下[c?]”、“将[tciaη]”。  相似文献   

20.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