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8年7月1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当天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作为国家电视台,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尚属首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实,电视台播出庭审节目,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还开辟了固定的庭审栏目。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截止1998年9月中旬,全国已有110家高、中级人民法院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庭审节目,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这个统计数字到年底肯定会有较大突破。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9,(18):49-49
全国首家以案件庭审直播为主要内容的“北京法院直播网”9月16日正式开通。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网址http://bjfyzb.chinacourt.org,就可以随时随地旁听北京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所谓庭审直播,是指电视或广播现场直播法庭审判活动的现象。它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便捷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报道和法制宣传的结合。即使人们不去现场旁听,也能通过身临其境地“现场”参与,潜移默化地学到法律知识,受到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它能弘扬一种论争说理、平等公开以及合理裁判的社会理性”。①但另一方面,庭审直播所造成的新闻侵权问题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庭审直播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应尽可能避免这种侵害。庭审直播缘何风起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9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对一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微博庭审,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了1小时8分钟的直播,微博直播庭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2011年山东莱阳法院买卖合同案的微博直播,到2013年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和长微博还原薄熙来案的庭审现场……诸多的庭审案例表明,微博直播庭审开始作为全新的司法监督载体,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司法审判之中。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公开审理案件时,不仅允许公众参加旁听,也要逐步实行电视、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随后,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庭审的现场直播成了新闻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各级的电视台纷纷和当地法院合作,现场直播了不少案件的庭审实况。就我国传统来说,由于媒体一直具有的特殊地位,而电视的直播更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允许电视进行庭审直播,表明了领导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7.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家以案件庭审直播为主要内容的"北京法院直播网"9月16日正式开通。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网址http://bjfyzb.chinacourt.org,就可以随时随地旁听北京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作出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电视直播(录播)法院庭审的节目应运而生。这种把生动有效的受众兴趣(普法效果)与企盼司法公正的群体效应(社会监督)融为一体的电视节目新表现,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学者认为,庭审直播节目揭开了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新的一页。下面就我们创办庭审直播节目《现在开庭》半年多来的实践,谈谈一  相似文献   

10.
审判公开到底可以多公开?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倾向于保护法庭秩序和司法活动,严格禁止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真正的庭审直播在英国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案件审判结束后,传媒才可以通过"重新改编的戏剧"的形式重现庭审过程。然而,2012年5月9日英国女王在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上关于司法改革的讲话,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关注,但是,英国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从1992  相似文献   

11.
广州电视台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于1996年2月14日和2月16日全程直播了“12·22”广东番禺特大劫钞案的庭审现场。有人说,对如此重大的案件进行如此长时间的现场直播,无论对中国司法史还是对中国新闻史来说都称得上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3月1日的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法庭直击”全场直播番禺劫钞大案是一种好形式,是新的突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似乎从来还没有像这个节目那样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这一天是1996年2月14日,离春节还有3天,但电视上的画面不是某个春节文艺晚会,而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轰动全国甚至世界的广东番禺“12·22”特大劫钞案9名主犯进行的公开审理。广州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直播时间从早上8点30分到中午12点30分,再从下午1点到晚上6点30分,时间长达10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2.
朱春阳 《新闻界》2000,(5):45-45
庭审电视直播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是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在直播中并非居于主导地位。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对庭审直播功能及其构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庭审直播的现实地位。 (一 )  庭审电视直播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所涉及的两个刑事案件,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3月26日至4月3日断续进行了四天半的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对此案部分审理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的同步传播优势,将这一案件的公开审理过程全息展现于荧屏,使数以亿万计的观众通过屏幕与到庭的300多名旁听公民一起,共同经历庭审现场的庄严时空,共同感知个案解析的司法公正。这次庭审直播展示的同步优势,表现于这样几个层面。一、依法审理:司法与传播同步3月26日上午8点,我们从…  相似文献   

14.
1981年的"庭审报道第二案"是美国庭审报道领域的宪法里程碑。从该案件开始,美国法院对待审判公开与庭审报道的态度开始趋于折中,在原则上保证审判公开,同时对可能有损审判公正的直播方式加以适当限制。随着美国传媒不断呼吁通过公开的监督来保护社会和新闻界的权利,公开审判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当代美国法官平衡审判公开和公正的媒介素养能力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顾诗园 《新闻传播》2013,(12):71-72
2013年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连续5天公开审理了薄熙来案,负责庭审直播的两大平台——人民微博平台和新浪微博平台及时并全面地公布了庭审记录。[1]微博平台直播薄熙来案件呈现传播新特点:"守门"功能弱化、多媒体信息整合、多链接讨论圈、硬新闻与软新闻融合。由此带来了信息进一步开放、观点更加多元、呈现方式更易于理解的局面,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媒体和法院作为微博庭审直播主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媒体是沟通群众的天然纽带,是监督司法的强有力平台,而法院对直播内容本身有着最权威的解读,对直播活动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微博庭审直播应以文字为主,适当辅以图片、音视频素材,将庭审现场全方位展现,同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发挥互联网思维,使微博庭审直播成为推动司法公正公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电视法庭直播节目的出现给法制节目的百花园带来了新鲜和生机。电视法庭直播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庭审的透明度,真实地记录了庭审的全貌。它使得庭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昭示于众,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法庭作弊,司法腐败。电视法庭直播无疑也给庭审工作人员和律师们带来了前所末有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你说的对与错,也不管你表现得是激昂雄辨还是瞠目结舌,一概传播出去,没有商量。这也是对庭审人员和律师们的业务素质、公正执法、合理断案的不小的考验。总的说来,电视法庭直播节目的出现是件大好事,从收视率的上升和观众的收看热…  相似文献   

18.
对 法院庭审进行直播 ,被誉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联手创举 ,它打破了暗箱操作 ,增加了透明度 ,促进了司法公正 ,而且能够使人们亲眼目睹法庭的审判 ,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庭审司法操作极具专业性 ,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和诉讼过程 ,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程序 ,很多专业知识难懂费解 ,因此 ,一般观众难有收获。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庭审直播节目的普法效果 ,就成了一个难题。而今年4月21日上午8点40分至11点40分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制作播放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张君、李泽军系列特大抢劫、杀人案庭审直播特别节目》 …  相似文献   

19.
刘蒲 《大观周刊》2012,(14):34-35,19
近些年来,庭审转播越来越成为司法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庭审转播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庭审转播与媒体审判、庭审转播与公开审判,庭审转播的决定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庭审转播的一些经验,在我国庭审转播的形式上、方式上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庭审转播,即用电视转播法院审判现场实况,在各地已经频频出现,但仍属不无争议的新事物.转播包括直播(现场直接转播)和录播(录像后播出)。直播是让观众亲眼且同步地观看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事物,比录播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获得更强烈的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庭审直播,是1997年7月11日开的先例.那一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中国电影第一大案"的过程。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国内10家电影厂联合起诉北京天都电影版权代理中心、天津泰达音像发行中心和电影音像出版社把10家电影厂生产的故事片制成录像光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