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2005—2016年创业投资机构及其联合投资的相关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采用度数、中介、接近和特征向量四个网络中心度指标对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测度,以探究创业投资机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位置对其投资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创业投资机构经营时间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衡量创业投资机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位置的四个中心度指标对其投资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度数、接近和特征向量三个中心度指标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绩效的影响呈显著促进作用,而中介中心度指标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绩效的影响则呈显著抑制作用。创业投资机构经营时间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同的,经营时间弱化了度数和特征向量两个中心度指标对其投资绩效的促进作用,对接近中心度指标与其投资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它弱化了中介中心度指标对其投资绩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业投资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性投资,独特的退出机制是投资活动开展的前提。创业投资机构作业创业投资的主角,如何制定、实施创业资本的投资退出战略是关系到其创业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创业投资运作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双创”背景下,为促进创业投资更好发挥优势、提升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考虑新创企业创始团队因素、创业投资机构特征以及创业投资双方技术关联的影响,基于2012—2019年中国创业板中获创业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数据,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视角探究其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且传统金融类和实体公司类等不同类别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当创业投资双方呈现出技术相似或技术互补时,负向影响将削弱。因此,为规避创业投资机构较多持股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分别从创业投资机构、新创企业和国家层面提出明确定位、把握好自身控制权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份,深圳市颁布了<深圳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后,创业投资业迅速发展.创业资本总额超过100亿元,本地投资机构投资项目超过200个,投资额达28亿元;专业性创业投资及相关机构122家,已认定的创业投资从业人员396名,其中,创业投资机构副总以上高级管理人员147人,经理级专业人员249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投资对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其说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不如说更具有方向性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科技投资在解决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决定了科技投资所特有的社会角色——提供资金,促进中国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而且也使随后的发展历程——每次快速增长或衰退都与政府决策相关。科技投资的内涵和外延很广,在现代资本市场和投资界,科技投资的一个重要业务品种就是大家熟悉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对中国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海外泊来的新型投资工具,围绕着它所开展的环境建设工作和本土化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其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即使是在轰轰烈烈的1999年、2000年,创业投资也只是表现出来一种“病态的繁荣”——大多数创业投资实际只为投机当时“呼之欲出”的中国创业板而设立,而“欲出”不出之后则是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资本的大逃亡。于是, 我们看到了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的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资本的下滑过程。但有些迹象表明, 创业投资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可能孕育着一轮回升。这轮回升也许正预示着一个创业投资春天的来临,至少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的讯息。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科技投资”栏目,并特邀清华大学的雷霖博士主持。希望能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尽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6.
创业投资“阶段后移”的解释——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投资一直是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在其发展前期阶段融资的主要形式.但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机构往往偏好创业企业或项目的中后期阶段,投资阶段呈现明显的后移趋势.我国国内创业投资机构从一开始就存在投资阶段后移的问题,与政府通过发展创业投资来促进创新创业能量的释放和推动我国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出发点相悖.总体来说,我国创业投资属于风险意识较弱的一种行业,投资阶段后移是我国政府机构附属型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出,创业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机构数量也迅速增加,出现了一批全国性的创业投资机构,如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近期已经在中国国内主要经济城市的上海、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地先后分别设立了区域性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这在中国国内创业投资业也是首创的。尽管国内全国性创业投资机构业务已  相似文献   

8.
联合投资是创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中国创业投资有向网络结构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创业投资网络凝聚性较低,发展不均衡,核心、边缘区域密度差异较大,外资机构优势明显,本土机构逐步崛起.并最终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中高校及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技术成果和实用化方法,在投资方面,在立项信息,人员交流方面,在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方面,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变革,有必要借鉴国际创业投资领域先进的研究成果,把握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帮助学者明确创业投资研究方向,为国内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指引和借鉴。针对WOS核心数据库中1985-2018年的25种国际顶级期刊中903篇文献,运用CiteSpaceV软件,从“国家、机构、文献共被引聚类、突现词、关键词”等维度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找出了国际创业投资研究的高产国家、机构及作者,揭示了国际创业投资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探究了国际创业投资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发现:论文高产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高产机构为Harvard Univ、Indiana Univ、Nottingham Univ等;高产作者为Douglas Cumming、Mike Wright、Sophie Manigart等。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创业投资策略、投资绩效、投资影响因素、对创业企业影响、投资网络”等;热点从20世纪末对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家、被投企业等理论研究为主,转向21世纪初对创业投资战略、投资网络、投资决策等实践研究为主,到最近几年创业投资对创新的影响、创业企业绩效、创业投资影响因素等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经历了1996年前的萌芽期、1997-2003年的成长期、2004-2013年的爆发期以及2014至今的稳定增长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05,23(6):811-815
本文对近3年国内发表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文的作者单位、登载期刊、研究方式和关注要点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高校科技成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术语的概念,进行了中美两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与当前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达成契约的博弈过程,对双方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给出理论上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几个课题组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调研,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有四类阻滞因素:高校系统内部有效供给不足,企业的有效需求不足,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适应。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条对策:校企充分合作,政府大力支持,市场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仍是资金、人才的缺乏和转化途径不健全。西部大开发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就成果转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知识产权制度兴起的形势下,需要对传统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进行反思.通过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引逼工程”,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探讨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战略联盟,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互动,并推动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对重大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通过中山大学科技处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大力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的具体实例,论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各学科交叉渗透和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等优势,对全校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整合,对科技队伍进行战略性重组,以达到增强学校承担科技重大项目能力,提高高校在社会上科技竞争地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加快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基金和建全科技中介机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and venture capit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that create wealth is a major policy objective of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e is a catalyst of this wealth creation yet access to venture capital is a major impediment faced by these companies. In this article we adopt a finance pecking order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ose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seeking to access venture capital. We triangulate evidence from spin-out companie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nd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the UK and Continental Europe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to suggest policy developments for these parties as well as government. We compare perceptions of high-tech venture capital firms that invest in spin-outs with those that do not, and also consider VCs’ views on spin-outs versus other high-tech firms. Our evidence identifie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 of the market. In line with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venture capitalists prefer to invest after the seed stage.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TTOs see venture capital as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rnal funds early on. We develop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ies,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cademic entrepreneurs, venture capital firms and government and suggest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几种主要成果评价方式——成果鉴定、国际论文、专利授权的分析,指出评价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知识产权强化型成果评价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增骏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41-1650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研究型大学实现知识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议题。本文整合高校智力资本禀赋以及知识管理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以"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模型,并结合东北大学及其衍生企业东软集团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网络进行知识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的"东软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知识成果价值创造功能的"黑箱"机制,为全面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