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来宾市某一公立幼儿园为个案,了解导师制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应用情况。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记录导师及所指导的实习生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情况,结果显示导师制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可以加速实习生的角色转换,适应岗位的要求。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推行校外导师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职业认同是职前教师成为教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职业认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影响职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从职前教师感知的角度,依托15所师范大学的752名职前教师,从反思性学习、实践导师指导、情绪调节策略等变量的测查出发,探究实践中由外及内的不同因素对职前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践导师指导作为有力的支持资源,能够积极影响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并通过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发挥作用:深层扮演策略、自然流露策略对职业认同有积极作用,表层扮演策略对职业认同有消极作用;反思性学习对深层扮演策略和自然流露策略有积极影响,对表层扮演策略有消极影响,并对职业认同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有机建构必须满足中小学实践指导教师、高校教师、职前实习教师的共同兴趣。探究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育实践问题,即教育知识生产,聚焦着他们的共同兴趣。这些问题谱系包括知识问题、如何教的问题、教人如何教的问题三大支系。反思是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建构的途径。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不仅是职前实习教师反思的场所,而且为实践导师和高校导师提供了新的反思性实践的机会。积极互赖的合作教学为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实施问题探究、反思教学构筑起务实的具体操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宝鸡文理学院与VSO合作的“导师制”新任教师入职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导师制”教师入职教育模式对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访谈内容及相关调查表等,对宝鸡文理学院“导师制”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质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导师制”模式的局限与反思,提出了促进“导师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将试行"双导师制"。在此项工作试点期间,将有100名基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给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上课。据了解,"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卓越教师,帮助职前教师在实习中联结理论与实践,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小学职前教师培养项目形成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大学授课教师、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三方指导模式。该模式以社会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三方教师教育者既有明确的分工指导职责,又在指导职前教师计划、教学、评价等方面共担责任,并且三方指导模式中的两方教师教育者以合作的方式提供指导。职前教师和教师教育者都能从三方指导模式中相互学习和受益。然而,三方指导模式存在没有明确规定三方教师教育者的直接合作指导方式,可能影响职前教师整合多重身份,使得多方指导可能造成职前教师的负担过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分层培养、快速发展,移植于高校的导师制可以达成此目标。根据中小学实际,中小学教师导师制从高到低依次区分为学术导师、学科导师、教学导师、专题导师、首席教师、指导教师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指向特定的培养目标,并赋予相应的"菜单式"服务与专业指导。实践表明,中小学教师导师制可以整体加速一所学校群体教师的快速成长,凸显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粤西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通过"教学合作实践共同体"等项目,因地制宜搭建起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互利双赢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平台。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创建"实践取向课程——参与体验课程——模拟体验课程——探究体验课程"体系。在操作实施层面,形成基于课例研究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进而有效促进职前教师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中个体与情境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这一相互作用对职前教师个体发展和职业社会化的影响。研究旨在调查实习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并阐释个体教学风格和社会职业特性的养成方式。本研究为非实验性调查研究,包含部分定量数据,使用一项改编自凯雷斯和阿尔梅达的"教育实习经历与认识调查量表"采集数据,采用平均得分排名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实习教师在职业社会化、学习发展以及职业认同三个维度的成功水平较高;而在支持和指导维度、社会—情感维度方面成功水平较低。本文提出以拉尔夫的情境指导模式解决教师成长过程中以上两个维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构成,掌握必要的观察理论和观察技巧,提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水平,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幼儿园共同体视角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路径包括:借助高校师资,提升理论素养;依托媒体手段,拓宽学习路径;开展针对性指导,提高实践能力;加强高校-幼儿园合作,开展教科研项目合作;开放高校资源,丰富学习形式;重视职前培养,提高人才输出质量。作为提升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高校-幼儿园共同体,在借助各方优势资源提升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关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和实践等对合作质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倡导"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对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提出指导意见。据此,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应当将"幼儿为本"视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师德教育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能力培养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重点;终身学习则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实现以上四点的关键是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导师制" 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当前实践教学导师制中存在导师资源匮乏、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导师指导形式化、导师设置过于固定化、导师间的合作文化有待形成等问题.提高 "导师制" 的效果,需要确立导师工作理念,健全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建立导师轮换制,创设导师间的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4.
"导师制"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当前实践教学导师制中存在导师资源匮乏、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导师指导形式化、导师设置过于固定化、导师间的合作文化有待形成等问题。提高"导师制"的效果,需要确立导师工作理念,健全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建立导师轮换制,创设导师间的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是融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职进修和教学改革为一体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受其影响,2001年我国教师发展学校(TDS)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研究PDS的实践模式,对解决我国TDS面临的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范伦特的职业认同理论,选取16名小学教育专业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半结构访谈,从职业承诺、职业补偿、职业满足、职业胜任四个维度对实践导师对职前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从学校和职前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导师制"培养有利于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幼儿园新教师"导师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习得实践性知识是"导师制"培养的目标指向。为此,需要在观摩学习中感知经验、在现场指导中开展活动、在合作反思中提升经验,做到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同时,在对话中合作,构建新型的师徒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实践教学是保障卓越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开展规范化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基于此,应对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改革:一是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二是推行"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主体,三是创新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四是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注重过程性与多元化,五是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9.
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阶段获得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实效性不容乐观。在阐明实践性知识内涵基础上,强调实践性知识的知识本质、理论性和集体性,并提出探究实践性知识的3W模型,提供了职前教师获取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四个途径,即增强主体意识和理论修养、树立问题探究取向的实践性知识养成观、对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访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问题式探究。  相似文献   

20.
职前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其教育质量影响到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当前,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偏重教育理论知识传递、忽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心。“U-K”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基于合作共赢目的建设的、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组织。它使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发展融为一体,使幼儿园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